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

本書論述的核心包括:自然災害:地震、海嘯、全球變暖對工業與經濟的影響及在金融市場的表現;傳染病:瘋牛病、禽流感、SARS等,為何它們對社會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始終相同;恐怖事件、政權變更和政治醜聞,能為嗅覺敏銳的投資者提供怎樣的機會。不期而遇的大災難會使金融市場產生種種波動,而我們又理所當然地認為:這種波動我們無法掌控。其實,危險可以化身為機遇,正如災難可以變成前進的力量。作為白宮金融顧問、北美及美國對外投資發言人,《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作者布希深入探討了大災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否有規律可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

地震,海嘯,颶風,SARS,瘋牛病、禽流感,“9·11”……不期而遇。

世界大事曾經怎樣影響金融市場,股市將走向崩潰還是繁榮?

美國白宮金融顧問全面揭示金融市場變動規律,提供投資者應對策略。

內容簡介

不期而遇的大災難會使金融市場產生種種波動,而我們又理所當然地認為:這種波動我們無法掌控。

其實,危險可以化身為機遇,正如災難可以變成前進的力量。

作為白宮金融顧問、北美及美國對外投資發言人,本書作者安德魯·布希深入探討了大災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是否有規律可循。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會看到:

自然災害、傳染病、政治大事件,諸如地震、海嘯;颶風、全球變暖,黑死病、流感、瘋牛病、禽流感、SARS、恐怖主義、政府更迭、政治醜聞、現代化短期戰爭……它們最終將金融市場帶向何處?從中,作者將教你如何理解最重要的災難後市場狀況和預期收益,他告訴我們,偶然性也能導致必然的結果,市場不是莫測的,誰能把握機遇,誰的所得將令世人震驚!

本書論述的核心包括:

自然災害——地震、海嘯、全球變暖對工業與經濟的影響及在金融市場的表現;

傳染病——瘋牛病、禽流感、SARS等——為何它們對社會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始終相同;

恐怖事件、政權變更和政治醜聞——能為嗅覺敏銳的投資者提供怎樣的機會。

作者簡介

安德魯·布希,白宮金融顧問、北美和美國國外投資會議發言人、全球外匯交易傑出分析師、蒙特婁銀行金融集團駐芝加哥投資銀行部主管,為白宮、美國財政部、議會提供金融市場諮詢。同時,作為《環球郵報》資深專欄作者,他擁有大量的忠實讀者。在過去幾年中,他還出任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節目主持人,具有頗高的知名度。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第一部分 自然災害

第一章 地震和海嘯

什麼?!?!是那樣么?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

2004年東南亞海嘯

結論:難以捉摸,卻能為交易所用

第二章 颶風

NOAA最為了解

好訊息,壞訊息

最壞情形中的最壞

1992年安德魯颶風

2004年查理和伊萬颶風

2005年卡特里娜和麗塔颶風

不同以往的2006年

第三章 全球變暖

有害氣體, 極度有害氣體!

國際與國內背道而馳

忽視它後果自負

很簡單,買吧!

綠色和平

第二部分 傳染病

第四章 黑死病:現代啟示錄

黑暗時代的得名

1314~1316年大饑荒

黑死病

贏得一役,輸掉戰爭

死神籠罩下的贏家和輸家

你不能帶走,除非……

案例研究:1994年老鼠雨

第五章 1918年西班牙流感

流感:普遍. 持久和致命

西班牙流感:一場20世紀的災難

世界性人口減少

成功的商貿

第六章 瘋牛病

關於這種疾病

在英國的爆發

歷史不再是原來的樣子

匯率=獎賞

2003年加拿大疫情爆發

2003年美國疫情爆發

結論

第七章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SARS)

疾病動態

SARS時間表

SARS的教訓

第八章 禽流感

我們對流感的認識

現在我引起你注意了嗎?

回到未來:對一個長時間表的簡短回顧

已有的治療手段

評價三個構想

第三部分 政治

第九章 恐怖主義

“9·11”

2004年馬德里火車爆炸事件

2005年倫敦火車和巴士爆炸事件

概括總結, 繼續前行

第十章 政府更迭

1994年美國中期選舉:金里奇的興衰

阿根廷2001年選舉與危機

2005年德國聯邦選舉

政治博弈與交易

第十一章 政府醜聞

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6年加拿大聯邦選舉

善意的提醒

第十二章 現代化短期戰爭

海灣戰爭:上

海灣戰爭:下

最後的話

結語

致謝

媒體評論

一本顛覆性的著作,對於篤信精確數學模型的主流經濟學和釜融學者而言,它甚至是異端邪說。然而,沒有人能夠否認:作者研究的各種事件正是影響金融市場、巨觀經濟和資產價格的關鍵力量,儘管人類至今還沒能力預知這些重大事件的真正後果,但是以往的人類歷史告訴我們:它們的確有自身的規律。探索重大事件影響經濟;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內在規律;是每一個經濟學者為之著迷、困惑、興奮乃至瘋狂的冒險活動。本書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冒險者:讓我們認真分享他的獨特經驗和深刻見解吧!

向松祚 經濟學家

以金融的視角審視災害,可以讓莫測的自然多了幾分明朗,也可以讓貪婪的人性增加幾分睿智。在現代社會中,災害將迅速影響到金融,而金融也能對災害的防範和救助提供獨特的支持。

何 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最近十年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突發性事件越來越多,遠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各國發生的大災難的例子,近如大家熟悉的“9·11”、SARS、禽流感、美國次貸危機、國內韻雪災尋地震……每次危機都是突發的、無法預知和確定的。每次的爆發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輕重不同的影響。實際上,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像企業採取危機公關的處理方法來應對突發性災難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損失的話,也許在每次危機中,我們都能夠在股價的暴跌中,在指數的恐慌性下跌中,冷靜地分析和尋找到好的投資品種,也許就可以化“危險”為“機遇”了。

姚振山 中央電視台《證券時間》主持人

災難性的事件不僅僅是影響市場變化的主要因素,而且制約著市場變動趨勢。《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一書系統性地研究了這些災難性事件,並且用數據和鮮活的事實解釋和證明了它們與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走勢的內在聯繫。

邢國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

書摘

序言

災難、危機公關與金融交易

《辭海》中關於危機的傳統解釋是:1.指令人感到危險的時刻;2.一種產生危險的根源。現代人對於危機的內涵進行了拓展:危險和機遇伴生,就是所謂“危機”,這算是一種對於危機的淺顯哲學解釋吧。

現代企業管理中衍生出“危機公關”的概念,主要是指由於企業的管理不善、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響,而給企業或品牌帶來危機,企業針對危機所採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動,包括消除影響、恢復形象,也就是危機公關。危機公關屬於危機管理系統的危機處理部分,它具有4個特點:1.意外性;2.聚焦性;3.破壞性;4.緊迫性。企業在遇到危機時會使用危機公關管理把品牌和收入的損失降到最低,運用得好,還可以化“危”為“機”。

聯繫到金融市場,我們同樣會遇到和企業一樣的突發性情況,那就是突發性因素如自然災害(地震、海嘯、颶風、洪水等),政黨變革,大面積傳染病,戰爭等等。雖然大家也關注它們對於金融市場行情趨勢的影響,但是在內心總是認為它們是偶然性的,不可預測的,無法把握的,因此受到影響特別是損失也是無法迴避的,應該被動接受,要怪就怪自己的運氣不好。

同樣的突發性的影響因素,同樣會產生利益的損失,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應對和思考?我想,也許是企業會從制度上把危機公關作為企業戰略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建立了積極和主動的應對方法,而且有專門總結的經驗可循;而我們每個人的金融交易過程,只是把它作為買進與賣出的一次次決策,因此沒有去考慮戰略層面的保障問題,也沒有人真正去總結歷史經驗,去系統地思考如何化“危’’為“機”。

可是,最近10年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突發性事件越來越多,遠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各國發生的大災難的例子,近如大家熟悉的“9.11”、SARS、禽流感、美國次貸危機、國內的雪災和地震,每次危機的發生都是突發的,無法預知和確定的。每次爆發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輕重不同的影響,那么置身其中的交易者,如果總是暗嘆自己運氣不好,也許未來生存都會有問題。實際上,換個角度思考,把我們日常的金融交易也進行一個類似企業的比較,採取危機公關的處理方法來應對突發性危機帶來的損失的話,也許在每次危機中,我們都能夠在股價的暴跌中,在指數的恐慌性下跌中,冷靜地分析和尋找到好的投資品種,也許就可以化“危險”為“機遇”了。

作者用歷史的經驗給我們提供了在災難面前投資的技巧和規律,而我倒覺得本書的意義在於給我們一種觸動,如果我們以一種企業危機處理的方法來處理災難中的金融交易的話,也許就不會總是被動地應對,而是積極地進行“危機公關”,去捕捉機會了。

當危機來臨時,化解它的利刃在每個人的心裡,它的名字叫智慧。閱讀本書,可以提高我們在面對金融市場突發性危機時的智慧。

後記

1996年以前,農產品市場很少會將精力放在農民給牛餵什麼飼料的問題上。2001年以前,金融市場不會花太多時間來分析美國的外交政策。2005年以前,金融市場也不會費盡心思去分析氣候形勢。可以這樣說,在傳染病、恐怖活動和颶風以震撼世界與金融市場的威力一一登場時,改變已經悄然發生了。這些事件的影響藉助廣泛而先進的通信手段在更短的時間內聚集,因此更為顯著和強烈。

本書的目的是揭示這些大災難中存在的不為時間所左右的普遍特徵。一旦類似事件出現,你就可以著手建立一個策略或投資組合,從中獲利。當然,新發事件與過往事件不可能完全相同,確切時間也不會一樣。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憑藉自己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來判斷哪些領域將受到影響以及何時受到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書是對交易模式或規範的顛覆。世界事件交易需要熟知數字與統計資料,但這並非獲利的唯一決定因素。它更細微,更艱難,更令人興奮。這些事件提供了極短時間內的價格波動與機會,因此結果可能令人瞠目。這就是著名的“三尾檢驗”或三標準差事件,它可以將缺乏強有力風險管理程式的交易者擊垮。而對於未受過此訓練的人來說,他們似乎不知道該在何處結束交易。

舉例來說吧。看看布希總統在2006年國情咨文里提到纖維素乙醇後太平洋乙醇公司(PacificEthanolInc.PEIX)發生了什麼。起初,人們以為他只是將某些能源混淆了。圖C-1顯示了價格的躍升,以及對該乙醇生產商來說持續上揚的趨勢。這似乎讓人不明所以,直到有人考慮到政客們的需要——減少美國對進口石油、颶風影響下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依賴,人們才恍然大悟。還有什麼辦法比把玉米地帶轉化成乙醇的沙烏地阿拉伯更好?比爾·蓋茨的卡斯凱德投資公司(CascadeInvestmentLLC)就很有意思,2005年11月,該投資公司提出,計畫將其在弗雷斯諾和加利福尼亞公司的股份增加至27%。

這就是我們在金融市場中要對布希總統的國情咨文演說進行監測的諸多原因之一,無論是“纖維素乙醇”還是“邪惡軸心”,這些政治上的隻言片語,都是進行世界事件交易的人需要破解的謎題。

憑我在外匯交易市場打拚20餘年的經驗,我可以告訴你,賺錢並不容易。你必須在市場上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每一點可以獲利的優勢。金融市場的無效率會毫無規律地出現。模型化交易會迅速排除許多這種情況。從北京到布加勒斯特,有無數的統計學、數學博士在對交易中短暫存在的無效率做多角度定量分析。然而,用數學模型來描述SARS和卡特里娜颶風簡直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要學會理解事件是如何發生的,而且要學會在事件發生時審時度勢。世界事件交易需要你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並且了解它如何在事件中起作用從而產生巨大利潤。

第一章 地震和海嘯

地震和海嘯是金融災難領域的謎題。它們會在沒有任何預警和反常的情況下出現,即使採用最先進的預測模型也無濟於事。對於交易者來說,他將在這些危急事件發生的幾分鐘內被迫接受和進行分析。最大型的地震和海嘯必然會導致一起交易事件或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說法並無定論。這取決於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些災難是大自然給予地球心臟的重重一擊。不過,像颶風來臨時一樣,保險公司和建築行業通常都會受到衝擊。

如果不是2004年的東南亞海嘯,我可能不會將這種類型的自然災害考慮在內。金融市場很少著眼於進程極短的事件,而這些事件的影響最早在非流動性資本市場領域顯現。這使得分析海嘯和制定應對戰略分外棘手。但是,在2004年的罕見災難發生後,全世界為之震驚並開始關注海嘯。正如你將看到的,金融市場會以一種奇怪的方式來看待這些事件,而且通常並不以人們所能預期或想像的方式來做出反應。

我們將從說明它們為何物以及分析它們的發展進程著手。重要的是了解它們的發展態勢,這樣才能夠理解金融市場是如何以及為何如此應對這些事件的。在閱讀之前先想一下,假設在某大城市剛剛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運用你的知識,你將會如何反應?你需要了解本書的內容,制訂一個計畫。現在,讀下去……什麼?!?!是那樣么?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對地震和海嘯的基本描述,“地震是由於岩層突然斷裂和錯位引起的。構造板塊始終緩慢移動,但是會由於板塊邊緣的摩擦力而相對固定。當板塊邊緣的壓力超過摩擦力時就會發生地震。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穿透地殼釋放能量,並產生我們能感覺到的震動”。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的是: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估計,世界上每年有幾百萬起地震發生。所幸,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偏遠地區,或因為劃、而監測不到。可以看到美國地質勘探局提供的全世界所有國家所發生歷史性大型地震的頻率與量級的詳細數據。通過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地震分析,美國地質勘探局還提供了地震的分布狀況。在美國,大部分地震發生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

為什麼絕大多數地震發生在山脈和火山地帶?美國地質勘探局的說法是,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地球的堅硬外殼(岩石圈)破裂形成相互拼接的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它們可以在地幔的最上層——軟流圈表面滑動。板塊是不停運動的。板塊邊緣相互作用時就會發生重要的地質進程,如造山運動、地震和火山噴發等等”。以下仍是來自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信息:

地震如何與板塊構造相關?在1969年,穆亞維阿?巴拉山基(MuawiaBarazangi)和詹姆斯?多爾曼(JamesDorman)公布了從1961年到1967年所有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大多數地震發生於狹帶,而這些狹帶位於不同板塊的交界。板塊內部在很大程度上能倖免於大型地震,也就是說,板塊內部是耐震的。

這幅圖用來指示海嘯發生的地點也相當有用。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地震就沒有海嘯。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這樣描述:

海嘯,又稱為地震海浪(誤稱為“潮波”),是由水下擾動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浪潮,這些擾動如地震、山崩、火山爆發或隕石。海嘯可以在廣闊的海洋中以每小時幾百英里的速度移動,撞到陸地時會掀起高達100英尺以上的巨浪。

海嘯以發源地為中心向四周擴散。一旦波浪接近岸邊時,巨大的能量會使其驟然升高。海岸線和海洋底部的地形將影響浪潮的大小。浪潮有可能不止一波,甚至可能次第增強。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海灘的小海嘯在數英里之外可以形成一個巨浪。

即使可能不會破壞所有到達過的海岸線,海嘯也具有潛在危險。海嘯可以隨時隨地襲擊美國海岸沿線的大多數地區。在美國,最具毀滅性的海嘯發生在加利福尼亞、俄勒岡、華盛頓、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沿岸地區。

海底地震活動的誘發是海嘯產生最常見的原因。如果一次大地震或海底山崩發生在近海岸地帶,那么連環波浪的前鋒能夠在數分鐘後就到達海灘,快到甚至來不及發出預警。海拔不足25英尺、距離海岸線不足1英里的地區是高危地區。溺水是與海嘯相關的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海嘯的海浪與退卻的海水對所到之處的建築物極具破壞性。其他危險包括引發洪水、飲用水污染、煤氣管道失火或爆炸。

有趣的是,正像海嘯一樣,颶風所造成最嚴重的破壞不是來自暴風或洪水,而是來自將海水引到陸地上的風暴潮。海嘯往往毫無預警,而地震會在發生前出現一些徵兆,在這一點上海嘯與地震截然不同。根據發生時間緊密這一點,可以將這些自然災害與颶風區分開來。地震和海嘯來勢洶洶,根本沒有時間去觀測它們的形成、發展,並對其將要襲擊的地區做出預測。地震和海嘯往往出其不意地來臨,繼而在災區瘋狂肆虐。一旦發生海嘯,應警告他人逃往高地。

現在,我們需要對它們如何產生影響有一個深入了解。讓我們來看一些地震的實例以及一場值得注意的海嘯。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幾乎每個美國人都熟知1906年舊金山的那場裡氏7.8級的大地震。對地質學家來說意義在於,它是第一個人類利用科學方法進行詳細研究的大地震,這種方法與研究1918年西班牙流感時採用的新技術類似,而當時專業的科學研究尚處於起步時期。

在《人類歷史上的地震:地震災害的深遠影響》(EarthquakesinHu-manHistory:TheFarReachingEffectsofSeimicDisruptions)中,德波爾(JelleZeilingadeBoer)和桑德斯(DonaldTheodoreSanders)對這場地震的代價做了如下描述:“之前曾經有過一些震級較大的地震,有幾起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更多,但幾乎沒有一次地震帶來這樣嚴重的後果。在受影響的整個地區,財產損失無法估量。在舊金山市內一個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幾乎每一幢建築都被摧毀或者需要過後拆除,這包括了整個商務區和超過一半的城市住宅區。”40萬人口中有25萬無家可歸;4.7平方英里的地區有28000座建築物被摧毀。

當時的影像資料顯示,徹底性毀滅不單來自於地震,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繼而發生了火災。主要事件再次成為大浩劫的觸發因素,但卻不是造成毀滅的主要力量。這類似於1918年流感,其中流感本身的致命性遠不如隨之而來的肺炎。颶風也是一樣,造成破壞最大的通常不是暴風而是風暴潮。大自然就像一個拳擊手,它左手出拳虛晃一招,卻用右手擊中你的下巴。據美國地質勘探局估計,1906年因地震和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為4億美元,其中僅由地震造成的損失為8000萬美元。請注意,這是l906年的美元。保險公司再一次承受了數億美元的索賠款項支出,這直接導致了一些公司破產。它同樣也滋生了政治問題,舊金山市市長和相關人員因與地震有關的受賄和索賄而獲罪。德波爾和桑德斯認為,股票市場由於災情而損失慘重,並引發了隨後幾個月的全國性金融恐慌。

有關舊金山地震最可怕的一點是它有可能再次發生。1989年舊金山舉行的世界職業棒球大賽期間,燭台公園(CandlestickPark)地震的形成原因就與1906年相同。根據伯克利地震學實驗室提供的材料,洛瑪一普雷塔(lomaPrieta)地震造成了59億美元的損失、63人死亡和3757人受傷。這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提供了一定的預示,並提醒我們此地是多么不穩定。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1995年1月16日,日本神戶遭到了芮氏6.9級大地震的襲擊。這是自1926年以來神戶發生的最大級別地震。據初步統計,有6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2000座建築物被摧毀。像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一樣,大量建築物被摧毀及人員死亡並非是由於地震的直接影響,而是由於繼而發生的火災。這也使得大阪的金融市場關閉,並由此導致這些市場的交易量銳減。

此前一次金融市場被關閉是在1964年,原因是另一種自然災害事件——颶風。大阪在當時是日本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商業中心。神戶城市規模較小,但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它是日本第二大貨櫃港口。港口在地震後被關閉。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島國。因此,當一個重要的出口分流點被迫關閉時,就是一場經濟災難的開始。

首先來看一看13經225指數。它自1994年6月就開始下跌(見圖1-2),在11月創下新低後於12月底反彈。地震之後市場陷入動盪,有6天時間人心惶惶。截至7月,指數價值最終縮水25%。這是個慘痛的教訓,也凸顯了事件背後的機會。10年期日元債券收益1994年幾乎全年都在增長,在地震來臨前上升了175個基點(見圖1—3)。之後債券收益波動了將近1個月,到7月下滑了200個基點。這不僅僅是事後諸葛亮。在所有的事件交易案例中,我們都致力於研究這些事件創造機會加速某種趨勢或實現某種逆轉(有時很短暫)的條件。市場是脆弱的,而突發事件在它身後起到鞭策作用。

來看看日本經濟的兩大巨頭。以豐田汽車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為例,它34%的收入來自海外銷售。如果不能出口產品,這部分銷售額就難以獲得。對於電子產品製造商東芝公司(ToshibaCorporation)來說也是同樣的情況。這兩家公司的股票價格都在地震後下跌(見圖1-4、圖1-5)。

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損失最大的是保險公司,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票價格下跌了6%。不過建築公司的日子卻很好過。即使當時政府官員捲入該行業賄賂醜聞,都無法遏止其在日經指數整體下跌的情況下逆勢上揚的態勢。來看看三井住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SumitomoMit—suiConstructionCo.,Ltd.)(見圖1-6)。地震帶給它125%的漲幅。當時它剛剛公布上半年收益下跌了10.36%,這個時候就是短線獲利的最佳時機。最讓人興奮的是,這隻股票價格反彈後又波動了4天,然後才開始真正上揚。這樣的話,即使你錯過了最初的上漲也還有機會跟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