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兩朝帝師

大清兩朝帝師

人物介紹:翁心存: 字二銘(1791-1862),號邃庵,江蘇省常熟縣人,“翁氏藏書”始祖。早年家境貧寒,來到當地的一些藏書樓校勘書籍,才學漸長,對版本、校勘、鑑賞等都很精通。翁心存後來做到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年間,翁心存入值弘德殿,授讀同治帝。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翁同龢。 翁同書: 字祖庚(1810-1865),清朝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授了翰林院編修,曾任貴州學政,詹事府任少詹事。1853年之後被派往揚州,在騏善軍中供職。不久,他從太平軍手中收復江蘇、安徽兩省的一些城市,因而立功揚名,1858年授安徽巡撫,駐節泰州。1864年,翁奉 命服軍役,赴陝西圍剿回民起義軍。1865年獲重大勝利,得賞 四品銜,同年12月14日因患痢疾病逝,諡文勤,1866年初追復生前官爵。 翁同爵: 字玉甫(1814-1877),以父蔭授官。在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任上去世,著有《皇朝兵制考略》。 翁同龢: 字聲甫(1830-1904),號叔平,晚年改號松禪。清朝時期江蘇常熟人。歷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光緒皇帝的師傅,文章道德,備受後人的敬仰戊戌政變後,他出面保釋康有為,又被馬上革職,並且永不敘用,交給地方官嚴加管束。光緒帝三十年逝世,終年74歲。宣統三年,皇帝下昭,恢復他的官職,追謚“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等。

內容介紹

《大清兩朝帝師》內容簡介:在晚清半個多世紀的大變革中,幾乎找不到如翁氏那樣對大清王朝發揮長久而深遠影響的家族。這個家族曾輔佐過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代帝君,皆因帝師起家,執掌軍機大政,在內憂外患日益加重的緊要關頭,有過非凡的建樹。

歷史似乎是從混沌開始,以遺憾結束的。第一代帝師翁心存有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作為第一任帝師,他沒有把道光帝鍾愛的皇六子輔佐成一代帝君。在“以孝治天下”的祖傳基因中,道光帝雖直到臨終前還在猶豫,但還是把大清的江山託付給了皇四子,即諱名奕濘的鹹豐帝,而奕只能以恭親王的名份終其一生。翁心存的遺憾是愛新覺羅家族史上近代以來的第一個遺憾,也是後人為之扼腕嘆息的一件事。歷史無法假設,但立賢不立長無疑是清朝在皇位繼承上的一大創造,這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制,可惜,一向守規矩的道光帝卻沒有堅持,否則,近代中國的歷史必定會改寫。

目錄

第一篇 帝師世家跌蹶上書房
1 皇四子的母親為兒子贏得了第一局,服藥速生的早產兒
2 翁師傅無法圓帝師之夢,卻調教出大有作為的恭親王
3 杜受田何以謀高一籌勝對手?野史的二則記載是否可信?
4 一朝天子一朝臣。“學生”賦閒上書房,翁心存險遭暗算
5 多事之秋,翁家長兄系死獄,恭親王知恩圖報巧安排
第二篇 子繼父業首次當帝師
1 青燈有味是兒時。謹記父訓:富貴不足保,惟詩書忠厚之澤可及於無窮
2 好男兒當此輝煌:天子傳臚,常熟史上第一個狀元
3 兩太后召見第二代翁師傅,父子同輔一帝傳佳話
4 “碎七寶器”的典故,“君子不哭”的乖巧
5 “站”、“坐”之爭,滿漢帝師明爭暗較量
6 大學士垂淚無語,小皇帝要明底里
7 為繼續延垂簾,慈禧羞辱皇帝兒;“學無所成”的秘密
8 忠孝兩難全,高陽評說同治的最大損失是失去翁師傅的輔導
第三篇 大變局中 扶搖直上
第四篇 若即若離 權力的得失之間
第五篇 潛龍在淵 韜光養晦
第六篇 帝黨領袖 腹心謀臣
第七篇 命運交關 國難當頭
第八篇 不變法不大舉 中國則無望
第九篇 謀國重臣 何以罷官
第十篇 滴血杜鵑聲 心依戀魏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