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5萬元,占總收入的68.7 %;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 21.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頭,肉牛13頭,肉羊5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 4 %;工資性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 5.3 %。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 7.6 %),在省內務工5人。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2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3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 93.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53.1%和53.1%)。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0畝(其中:地150畝),人均耕地1.09畝,主要種植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62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核桃種植,主要在本縣銷售。2006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46.7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乾果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板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戶,共鄉村人口138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人,勞動力6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5人,彝族3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0人,參合率94.2%;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 34.3 %。
文化教育
該村現有農戶32戶,共鄉村人口138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人,勞動力6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5人,彝族3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0人,參合率94.2%;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 34.3 %。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150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包括財務收支、各種管理決定、工程建設、生產計畫、計畫生育、土地使用等指標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缺少資金、項目、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水利條件較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烤菸為主,發展林下養雞,核桃種植,黑山羊養殖,以養殖業、乾果種植為輔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