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村[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甘棠鎮大橋村]

大橋村 位於黃山區城區西南,面積2.1平方公里。東至蓮花橋,南與工業園區隔婆溪河相望,西與本鎮鳳凰村接壤,北枕103省道。鄰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角樓綜合文化廣場、黃山區茶葉市場、黃山區長途汽車站、甘棠鎮政府等,屬典型的“都市村莊”。全村轄七個村民組,共518戶,1309人,兩委幹部6人(含下派大學生村官一人),村民代表35人。大橋村黨總支下設月灣河、趙家兩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50名黨員,其中女黨員10名。大橋村現有村莊2個,其中月灣河新村占地195畝,有住宅樓478棟,老年公寓4幢,入住人口已逾千人,現已成為全市規模最大,功能設施較為完備的農村社區。函蓋文、教、衛、商等社區服務為一體的月灣河新村服務綜合樓建於2007年年初,現已閃耀在南環翡翠大道

村情簡介

大橋村是創業者的沃土。2005年開始,勤勞善良的大橋人民為支持黃山區“一路三區”建設,90%以上的村民離開了熟悉的家園,放棄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了向其它產業轉型的艱難之路。僅用短短几年時間,湧現了逾百位行業“小能人”,更為自豪的是,這裡相繼孕育了祥龍集團、意新木業等知名民營企業。目前,村兩委一班人團結全村村民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為指南,明確了“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基礎,以二、三產業為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培養‘有才能,有遠見,有創新精神’新型農民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截止至今現有土地面積:230畝,其中:耕地面積40畝,林地面積190畝,人均土地面積不足0.18畝。

村鎮建設

黃山區甘棠鎮大橋村 黃山區甘棠鎮大橋村

大橋村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厚重的文化資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婆溪河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角樓;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甘棠鎮綜合文化站2009年7月在全市率先啟動,總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內部設施齊全,裝飾優雅明亮,內設書刊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文化科技培訓室、文化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廳,是一個集培訓、學習、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化服務陣地;有基礎設施完善占地11000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農民休閒健身廣場――月灣河廣場;有面積2200平方米內涵44個標準間功能齊全的大酒店;有28米長的教育文化牆等;境內建有黃山區茶葉市場、長途客運站,經商條件優越,交通運輸發達;蜿蜒的浦溪河環繞全村,更增添了大橋村的靈氣和韻味。

大橋村是創業者的沃土,2005年因“一路三區”建設,90%的村民失去土地,村民憑著自強不息的闖勁、勇於開拓的幹勁,把握時機很快適應新形勢,幾年時間就湧現了百位“小能人”,這塊土地上相繼孕育了祥龍集團、意新木業等知名民營企業。

經濟發展

大橋村立足村情、發揮區位優勢,緊緊依託“兩園”(黃山工業園區、甘棠園),以建設新農村為契機,加大浦溪河開發力度,力爭形成濱河旅遊特色經濟,狀大集體經濟。紮實抓好農民創業培訓,積極引導農民轉型,大力發展餐飲、交通、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增加村民收入。明確“以文化促旅遊,以旅遊帶發展,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的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做好失地農民保障工作,探索農民新村管理的新途徑,最佳化村民居住環境,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把大橋村建設成黃山文化旅遊名村。

幹部分工

吳雲龍:黨總支書記,主持黨總支全面工作和經濟工作。分管民兵、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共青團、婦女、關工委、防汛抗旱,兼管村級財務、重點項目建設。

聯繫:學祠組

崔可春:村委會主任,主持村委會全面工作。分管財務、民政、農業、林業、文明創建、調解、信訪、工會、移民、土地,兼管重點項目建設。

聯繫:大橋組

金家麟: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委員。主管宣傳、民兵、共青團(團支部書記)、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農業、林業、科普科技,分管趙家黨支部,協管人民調解、趙家文明創建。

聯繫:趙一組、趙二組

王銀華:村黨總支委員。主管組織、紀檢、文明創建,關工委、黨務公開、分管月灣河黨支部,協管月灣河一期文明創建。

聯繫:象形組、河灘組

彭志霞:村委會委員。主管婦女、辦公室、文書、財務報賬員、新農合,分管統計、移民。

聯繫:浮塘組

蘇 榮:團支部第一書記(省第四批選聘大學生村官),主任助理。主持共青團全面工作、協助主任、辦公室、全程代理等工作;負責農家書屋。

魏榮花:負責信訪、協管人民調解、民政、勞保、低保,協助計畫生育工作。

汪菊花:計生專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