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dà shí bù qí
出處
本詞出自戰國時期儒家學派著作《禮記》中的《學記》一章。
原文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詞語解釋
大時:天時。
齊:時同也。
大時不齊:天時變化的時間並不相同。
譯文
君子說:“德行很高的人不限於擔任某一種官職;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某一件事物;真正守信不必盟約發誓;天時變化的時間並不相同。”君子領會到這四點,就可以立定以學為本的志向了。三王祭祀百川的時候,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因為河是水的源頭,海是水的歸宿。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作品出處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