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鄉初級中學

大才鄉初級中學

青海省湟中縣大才初級中學坐落於富有“仙山”之稱的南朔山腳下。群山環繞,給原本多彩的校園平添了許多靈氣。該校創建於1980年,面積 10500平方米,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200名,住校生500名,教師83名。大才鄉為回族鄉,因而校內學生由回、漢、藏三個民族組成。學校自成立以來,各族學生相處和諧,其樂無窮。

發展歷史

大才鄉初級中學 大才鄉初級中學

湟中縣大才國中是1979年正式成立的,它是由大才鄉大才村給土地13.2畝,大才村、甘家村、馬場村、曲渠村、黃二村出匠人和勞工,上級撥款,修築土坯圍牆一面,打土牆三面,修校門,土木結構教室六座,簡易宿舍兩間,廁所三間,於1979年在現大才國中校址初步修建完工,9月將原大才國小戴帽國中的國中學生,桌凳和辦公桌分出,大才村新做學生桌凳100套,成為一所獨立的初級中學。2009年9月與前溝國中合併。

教學模式

建校初,教育正處於百廢待興,中高考起勁之時,課堂教學中強調五大環節,雖然教師中多數是民辦,但能做到吃透教材,講解正確。教師上課跟班上,三年大輪換,畢業班重點科目骨幹教師把關,經驗教學發揮了實效。後來縣教研室推行實施目標教學法,在課堂中紮實落實各科教學目標,細化教學任務,使課堂教學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誘思探究教學法的學習推行,使部分教師又掌握了新的法寶。2000年新一輪課程改革,小組合作引入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楊思中學,杜郎口,東廬中學三大名校教學模式的學習套用,形成了我校不同科目不同的教學式樣。實驗教學絕不放鬆,充分利用實驗儀器,做好每個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教學成績

受教學投資和就業趨勢的影響,建校至98年,學生家長把考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累計國中中專生118名,曾在全縣一度出名。1987年全縣升學考試第一名,1988年第一名, 1989年第四名,1990年第四名,2006年第九名,2007年第八名,2008年第五名。

獲獎情況

1991年被湟中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2005年被命名為縣級”標準化學校“2006年被命名為市級”標準化學校“2006年5月被教育廳命名為”青海省中國小實驗一類達標學校“

德育工作

建校至今,歷任校長總是把德育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組成校長、德育主管主任、班主任、團支部、少先隊為成員的德育網路,以愛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紀律教育為主要內容,促進民族團結、培養有用人才為目標,以行為習慣養成為抓手,課堂教育為主陣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載體,紮實開展了德育工作。

文化建設

建校初動員師生栽楊樹種花樹,書寫永久性標語。製作簡易的室外固定黑板兩個,可移動的宣傳欄兩個。室內張貼《中學生守則》等條幅。2003年全校集資磚塊(每生36塊)鋪磚,粉刷宿舍外牆,種植草坪四片,新栽垂榆、垂柳、碧桃、丁香、菩提樹等風景花樹。2004年再集資磚塊(每生5元),鋪設所有路道,新栽刺柏20棵。至此,校園內綠樹成行,草坪翠綠,花木茂盛,花開時節,黃玫瑰、紅玫瑰、紫丁香、紫檀香競相開放,花香四溢,牆上名人名畫、標語警句醒目,一進校門風景優美,氣氛誘人。2008年寄宿制項目完工後依新的布局重新整鋪地磚,新設定不鏽鋼宣傳欄六塊,更換室內外名人名畫牌和處室牌,安裝鎏金標語,更換噴繪標語牌,樓道里,花樹上等處懸掛警示牌。校園又呈現新的景象。

電化教育

建校至九九年購置錄音機10台,並不斷更新,完全滿足所有英語和語文老師使用,購置電子琴四架,99年有添置錄音機8台,2000年安裝語音室1個,2001年每個教室配備四機一幕,2002年校校通工程配備遠程教育接收機設備一套,2002年11月安裝托普電腦21台,2003年,千鄉萬才公司捐贈電腦20台,建立校園網咖,依託這些,學校紮實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教育走在全縣的前列,2003年4月16日宋秀岩省長親臨視察,並給與高度評價,10月,全縣校長、主管信息技術的教師和部分縣州主管信息技術的領導來參觀學習,2006年建成多媒體教室1個,網路教室1個,音樂室1個,美術室1個,2007年建成多媒體教室1個,2008年購置筆記本電腦5台,教師辦公室網路連成,校園網頁建起,至2008年底各科的光碟和資源庫基本建成,廣大教師能方便的套用信息技術上課,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水平。

普九工作

建校初流失學生多,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自普九工作開展以來,《九年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深入學習宣傳,每年三月和九月開學教師深入村宅,上門宣傳動員,向學生家長發放《限期入學通知書》,鄉教育執法隊的成立,縣法院在學校召開教育執法現場會,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生入學率大大提高,鞏固率不斷上升,

師資建設

自學校成立以來,教師隊伍經歷了由多數民辦到全部公辦,從高中、中師低學歷到大專本科高學歷的發展歷程。採用了脫產進修,自學考試、函授學習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學歷有了大面積的提高,達到了學歷要求。

年度 教師數 女教師 公辦 民辦 本科 大專 中專
80 16 4 8 9 0 16
81 18 5 15 3 0 18
82 14 1 12 2 0 1 14
83 15 1 15 0 0 1 14
84 17 2 17 0 0 2 15
85 17 2 17 0 0 2 15
86 19 5 19 0 0 2 17
87 21 5 21 0 0 1 20
88 26 7 26 0 0 1 25
89 24 7 24 0 0 4 20
90 27 10 27 0 1 6 20
91 29 14 29 0 1 6 22
92 29 16 29 0 1 11 17
93 30 15 30 0 1 9 20
94 31 15 31 0 0 14 17
95 31 12 31 0 0 14 15
96 31 13 31 0 0 15 16
97 27 12 27 0 1 15 11
98 27 10 27 0 1 15 11
99 28 11 28 0 24 4
2000 34 12 34 0 2 29 3
2001 34 12 34 0 4 30
2002 41 18 41 0 5 34
2003 43 19 43 0 6 35
2004 44 20 44 0 11 33
2005 45 21 45 0 17 28
2006 45 23 45 0 20 25
2007 48 24 48 0 25 23
2008 47 26 47 0 27 29

2001年所有教師參加了通識培訓,所有教師現已參加了一輪學科培訓,部分教師參加了骨幹教師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除少數人外都參加了考試。

大事記

90年設立農職班,99年設停

96年國家教育部領導來校視察校舍

2003宋秀岩省長視察信息技術教育工作

2006年將國小六年級併入本校

2008年將國小五年級併入本校

建校時設校長1名、教導處主任1名、總務處主任1名、會計1名、出納1名、團支部書記1名、少先大隊輔導員1名

1991年增設德育組 組長1名

1997年德育組又改稱政教處,設政教主任1名

2007年設校長1名、副校長1名、教務處主任1名、總務處主任1名、辦公室主任1名

報賬員1名、團支部書記1名、少先隊輔導員1名、教務幹事2名、辦公室幹事1名。

辦學條件

1981年新建土木結構的教師宿舍18間,1986年更換教室屋頂的楊木為松木,並換下的舊楊木新建土木教師宿舍89間,1990年改造宿舍屋頂9間(木瓦換成混凝土蓋板),1992年改造宿舍屋頂10間(木瓦換成混凝土蓋板),1994年新建磚混結構教室4間,廁所70平方米,1997年新建二層教學樓一座,620平方米,配桌凳50套,圖書8800元,1999年捐資改建校門,捐助8800元,2001年征地1.5畝,新建教學樓兩層,50萬元,2005年新建三層教學樓1175平方米,91萬元,2006年新建信望愛宿舍樓230平方米,17萬元2007年加蓋東二樓三層449平方米 ,31萬元,2008年新建寄宿制宿舍、鍋爐房1665平方米,186.063萬元。建標準化物理、化學實驗室各1個,理化生物實驗儀器配備達標,授予中國小實驗達標一類學校,圖書累計達4萬2千多冊,多媒體教室2個,網路教室內1個,校園區域網建成,校園網開通,光碟課件等資源庫建設完善。筆記本電腦5台,一次機1台,複印機1台,錄音機夠用。

安全工作

建校以來,學校一直重視體育、衛生和安全工作,體育器材的配置達到標準化學校的數量,按課時保質上好體育課,做好兩操一活動,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比賽,練好體質,增強競技技能,在全縣籃球比賽、廣播操比賽中名列前茅,全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幾次取得前四、五名,幾個學生個人項目還保持全縣記錄。“九九登高”、“元旦越野賽”、“籃球比賽”、遠足活動等學校傳統體育活動延續至今,從沒間斷。近幾年,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把學校衛生作為學校的常規來抓,經常做到乾淨整潔,積極採取措施預防傳染病,使師生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安全工作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校長負責,辦公室具體安排來抓,責任目標明確,安排到位,安全意識強,無出現過安全事故。

歷任校長

任職年月 姓名 性別 年齡 民族 籍貫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任職年限
1978-1981 竇國賢 36 青海 黨員 中師 4年
1981-1982 王有孝 43 青海 黨員 中師 1
1982-1999 黨永順 38 青海 黨員 中師 18
1997.7-2009 柳發剛 42 青海 黨員 大專 9
大才鄉初級中學 大才鄉初級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