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國時期,沮授為監軍,白紹:“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在三國的征戰中,“白馬義從”只是一顆流星,它是公孫瓚的精銳騎兵部隊,可惜,只經過短暫的輝煌,就在界橋戰役中被袁紹的大將鞠義殲滅了。公孫瓚是在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中以勇猛豪邁而成名的,他善使雙頭鐵矛,《後漢書》曰:“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白馬義從後擴充成相當規模的部隊,一時威震塞外,烏桓“乃畫作瓚形,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可惜,界橋之戰公孫瓚碰上了他一生的剋星鞠義,白馬義從就此一蹶不振。“。…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這是一個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資料提到趙雲原是白馬義從之一,也算給這支精兵保留了種子。順便說一句,《英雄傳》記載,袁紹聽到白馬義從,有這樣一段對話--紹笑曰:“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呼郃:“雋乂,盍為吾破之!”郃自張望不言–那么,張郃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紹軍中的又一支精兵呢?大戟士屬於重裝“精”步兵,統帥是張郃,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但沒有配備盾牌和弩,是袁紹跟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相抗衡的力量,可惜啊,不爭氣,反而被白馬義從給克制。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忽略的,大戟士強調的也是精銳性,可以說每個大戟士成員都具有普通將領的實力,對付除了輕騎兵外所有部隊都具有壓制性的優勢(重騎兵可以依靠槍陣)。
歷史記載
《後漢書》記載:“餘眾皆走。(袁)紹在後十數里,聞(公孫)瓚已破,發賾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