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鄉由來
民國年間,現鄉政府駐地原是一片數千平方米的草坪,中央有一棵參天古榕,是合靈兩屬來往經過之地。兩縣挑鹽、擔米賣的人經常在這棵榕樹下集結交易,附近村民在此開設“當鋪”和客棧。久而久之,大家紛紛建房開市場。成圩當天,有人賦上一聯:“大來大去大成圩,成來成去大成市”,“大成”因而得名。
地理簡介
全鄉總面積184平方公里,境內最高的山峰是通天嶺,海拔476米,山脈南北走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主要礦藏有鈦、鐵、金礦、景青石等。全鄉耕地面積25995畝,其中坡地面積3667畝。1990年轄15個村公所,1個居委會,190個村民小組。共5814戶,27741人。
歷史介紹
大成是抗日革命老區。1940年,中共地下組織在這裡發動和領導白石水武裝起義,並堅持十餘年不屈不撓的鬥爭,直至全國解放。
經濟建設
大成鄉屬丘陵地帶,小山丘連綿,土地肥沃,素以農業為主。解放後,新建電灌點11個。水陂46宗, 修造山塘23處, 水庫2座,增加灌溉面積達10440畝。1990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37847畝,總產1105.35萬公斤。其中水稻37264畝,總產1100.1萬公斤,平均畝產295公斤,人均有糧346公斤。甘蔗4941.6畝,年進廠原料蔗16100噸。香蕉為傳統大宗特產,以桂林高樹蕉、 白梅矮樹蕉、黑梅矮樹蕉為主,種植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年產香蕉750萬公斤,它以皮薄色美、肉質細嫩無核、清甜芳香的特點,遠銷香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全鄉有山地面積15.13萬畝,其中有林面積99426畝。從1990年來每年造林5000畝,基本綠化荒山,盛產火力楠、椎類、竹子、濕地松、馬尾松等。畜牧業也有較大的發展,1990年養牛3719頭,生豬存欄量12690頭,養雞69127隻。
1990年,全鄉有企業358個,其中鄉辦企業5個。村辦企業4個,個體聯辦企業349個,從業人數1750人,總產值454.79萬元。鄉辦企業有炮竹廠、木器廠、鍋廠等。炮竹廠產品銷武漢、湖北等地,1990年總產值159.47萬元,向國家提供稅利51.1萬元。199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395.57萬元, 其中農業總產值959.56萬元。竹、芒編等外貿出口總額107.93萬元,農村集市貿易額達435萬元。
基礎建設與發展
大成鄉交通、電力、郵電等事業發展較快,合靈公路貫穿鄉境南北,村級公路202公里,村村通汽車。武利江上、下游各有小型水力發電站一座,裝機容量770千瓦,年均發電量300萬度。除供鄉內15個村公所190個村民小組用電之外,還向電網送電100萬度。鄉直機關、廠場各單位和15個村公所都分別安有電話機。
1990年,有14所高完小,1所初小,2間分校和1個教學點,教職員工200人,小學生3122人,入學率達99.7%;有中學2所,在校學生763人。1987年鄉政府集資53.8萬元,搶修中國小危房5669平方米,新建校舍2445平方米,其中投資14.4萬元興建大成中學教學樓,總面積1080平方米,實現校舍全部硬底化。
鄉衛生院有中、 西醫務人員17人,病床21張,內設有留醫部、內外科、並有X光室、化驗室,村村有初級衛生站,衛生免疫率95%,達到部頒標準。
鄉設有電影院、文化站。文化站占地面積1350平方米,內設有圖書室、桌球室、錄像室、棋藝室、文化茶座、科技講座等,僅1990年以來開展科技講座8次,培養各種科技人員995人,還集資3萬元興建電視差轉台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