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談世事:佛眼觀處世

大師談世事:佛眼觀處世

學佛就是學做人 信仰是社會的向心力 怎樣活出積極的人生

圖書信息

作 者:妙皇,黃敏,沈庭 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ISBN:9787535443977 出版時間:2010-05-01 版 次:1 頁 數:21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佛教

內容簡介

佛法是一種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擺脫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戰場上的金戈鐵馬、運籌帷幄;也不是情場上的你儂我儂、纏綿悱惻;更不是官場上的升降沉浮,勾心鬥角,它就是一種生活智慧。它教我們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臥、柴米油鹽中,獲得一種任運自由的心境。佛說“境由心生”,幸福與不幸,快樂與不快,歡喜與憂愁都是一種主觀心態。一顆樂觀的心,一顆堅毅的心,一顆健康的心是不會被生活中的任何風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可是,現代人“合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像乞丐一樣挨家挨戶討飯,卻不知道自己家裡就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意思是說現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處追尋快樂,卻不知道應該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編輯《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些佛學大師們的金玉良言,使讀者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有所啟發,讓那些被無聊、壓力、憂愁和困惑所俘獲的靈魂獲得一股“新鮮空氣”。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妙皇法師,台灣佛光山法師,佛學大師星雲的女弟子,現在是武漢大學佛教系的博士,師從佛學專家麻天祥教授,對佛理有較深的研究和悟性。本叢書的另外幾位編撰者都是妙皇法師的師妹師弟。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佛學大師教你為人之道
學佛就是學做人
學佛是為大眾謀幸福
廣結善緣,自謙而尊人
用慈悲心來軟化他人
不要忘了基本精神
識人之道
拒絕是一種藝術
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
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平
為學定要深心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身苦心不苦
走出老年的悲哀,服務奉獻社會
理解對方,反省自己
生兒女易,教兒女難
聖人之善,以孝為端
要尊重並體會到對方是一個獨立人格
順法調御,以愛教導
進步不落後,圓融不極端
不僅事情要做好,人的本分也要做好
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與人交往須帶三分俠義心
第二章 佛學大師教你享受生活
享受是一種禮貌、隆重的表示
會善用時間,就是會處理生命
閒時吃緊,忙裡悠閒
重新拾回天空的寧靜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
把“難”字從口邊,從心裡去除
白開水雖淡,可淡有淡的味道
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養深積厚,成就必高
“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責任是菩薩的本分
在工作里,生命才有辦法安住
素菜才是最高級的養生食品
第三章 佛學大師教你合理理財
開源節流,如法布施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做好優質的人生規劃
明白因果,相信命運可以改造
八正道是人生正軌
要顧及全局
以人為本
有錢不會善用是很苦的
別忘了經常“打掃”我們的身心
追求快樂,取之有道
安心定志,隨機應變
從自我中心中得到解放
擴大我們的生活領域
在有限的時光中,擴大生命的價值
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第四章 佛學大師教你心懷社會
締造人間樂土
度一切苦厄
心懷和平
做大地的園丁
報恩社會
信仰是社會的向心力
人類的生活運作就是一部經濟史
教化和引導是很有意義的事
重視再建民族文化的重心
心懷民生
去私戒懶,為公服勞
第五章 佛學大師教你調整生活態度
凡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得做好
樹立健康的工作態度
投人生命,贏得美滿家庭、成功事業
念頭一轉,自在即來
養成使自己變得優秀的習慣
怎樣活出積極的人生
遵守規矩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
貧困不使人痛苦,人卻苦於貧困
做大事要有恆心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控制
有條件的虛榮心
心胸開闊,不滯外境
有限度的自由發展
直擊升學壓力
理智的青澀之戀
珍惜現有的幸福
當學會尊重自己
站在時代之前
第六章 佛學大師教你處理危機
化危機為轉機
在危機中撐起自己的生命
面對問題才能走出憂鬱
自殺造成沒完沒了的痛苦
對症下藥,調服病魔
在失業期間增值自己
走出失戀的陰霾
走出婚姻危機
找出原因,安度經濟危機
“絕望狀態”正是人生的關鍵時刻
調整情緒,遊刃職場
·收起全部<<

前言

佛法,首先是一種智慧。釋迦牟尼本來是古代印度一個王國的王子,因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所以立志要尋求一種能令所有人擺脫痛苦的智慧,最後他經過一系列的修行終於覺悟了,從而創立了佛法,成立了佛教。因此,佛法是一種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擺脫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戰場上的金戈鐵馬、運籌帷幄;也不是情場上的你儂我儂、纏綿悱惻;更不是官場上的升降沉浮,勾心鬥角,它就是一種生活智慧。它教我們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臥、柴米油鹽中,獲得一種任運自由的心境。佛說“境由心生”,幸福與不幸,快樂與不快,歡喜與憂愁都是一種主觀心態。一顆樂觀的心,一顆堅毅的心,一顆健康的心是不會被生活中的任何風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可是,現代人“舍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像乞丐一樣挨家挨戶討飯,卻不知道自己家裡就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意思是說現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處追尋快樂,卻不知道應該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