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叢書名: 建築業企業管理叢書
平裝: 267頁
開本: 32開
ISBN: 7112079365
條形碼: 9787112079360
尺寸: 21 x 14.5 x 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杜波,男,1958年生。
早年就業于山東高密五金廠,當過三年工人。
1978年至1982年就讀于山東建築工程學院,獲學士學位。
畢業後在青島建設集團工作,擔任過技術員、科長、生產廠長、材料設備副處長、項目經理、經理,現任集團總經理。
從事過的專業有:生產與技術管理、材料設備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經營與管理。
2000年至2003年就讀於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作者的研究興趣包括:混凝土預應力技術、企業經營與管理、建築企業改制與改革、激勵機制、人力資源管理。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建築企業的激勵問題和研討意義
1.1.1 建築企業的分類
1.1.2 大型國有建築企業激勵中存在的問題
1.1.3 研討大型國有建築企業激勵問題的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企業激勵問題的現狀
1.2.1 關於企業激勵理論
1.2.2 關於建築企業激勵問題的研究
1.3 本書研討的主要內容
第2章 產權理論概述與分析
2.1 產權歸屬的問題
2.2 對目前有關產權理論的剖析
2.3 對產權理論及有關概念的評述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委託代理關係的理論及其分析
3.1 企業的本質
3.1.1 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
3.1.2 現代經濟學的觀點
3.2 企業的目標分析——利益相關者目標最大化
3.3 委託代理關係分析
3.3.1 實證分析
3.3.2 委託代理關係的基本含義
3.3.3 委託代理關係隱含的本質問題
3.4 我國國有企業委託代理關係分析
3.4.1 實證分析
3.4.2 理論分析
3.4.3 對國有企業性質的兩點思考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市場競爭優勢理論與分析
4.1 競爭要素分析
4.2 規模經濟與市場競爭優勢
4.3 範圍經濟與市場競爭優勢
4.4 合作競爭與市場競爭優勢
4.5 組織結構與市場競爭優勢
4.5.1 U型企業
4.5.2 M型企業
4.5.3 H型企業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激勵與約束機制分析
5.1 概述
5.2 對代理人激勵約束機制的分析
5.2.1 目標管理與激勵
5.2.2 對代理人激勵約束機制的數學模式分析——α激勵因子理論
5.3 對人力資本投資激勵約束機制的分析
5.4 多維目標狀態下的激勵約束機制分析
5.5 以合作為核心的激勵模型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國內外建築企業的比較和若干概念界定
6.1 國內外建築市場的現狀與前景
6.2 國內外建築企業的對比分析
6.2.1 企業產權制度的對比
6.2.2 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對比
6.2.3 企業集團形式對比
6.2.4 企業整體實力對比
6.3 支持研討的部分概念界定,
6.3.1 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分類
6.3.2 一些說明
6.3.3 “目標”與“需求”概念的說明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產權結構最佳化期”建築企業的激勵機制實踐
7.1 “產權結構最佳化期”建築企業的主要特徵與需求
7.1.1 企業的主要特徵
7.1.2 企業發展的主要需求
7.2 “產權結構最佳化期”建築企業的激勵機制
7.2.1 實施激勵機制再造的前提條件
7.2.2 激勵機制的激勵對象
7.2.3 以經營層為核心的產權激勵機制
7.2.4 以崗位設計為核心的組織激勵機制
7.2.5 以留人為核心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7.2.6 以質量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激勵
7.3 本章小結
第8章 “管理機制最佳化期”建築企業的激勵機制實踐
8.1 “管理機制最佳化期”建築企業主要特徵與需求
8.1.1 企業的主要特徵
8.1.2 企業發展的主要需求
8.2 企業的激勵機制
8.2.1 激勵的對象
8.2.2 以全員為核心的產權激勵機制
8.2.3 以組織機構設計為核心的組織激勵機制
8.2.4 以多維目標為核心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8.2.5 以名牌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激勵機制
8.3 本章小結
第9章 “競爭能力最佳化期”建築企業的激勵機制實踐·
9.1 企業主要特徵與需求
9.1.1 企業的主要特徵
9.1.2 企業發展的主要需求
9.2 “競爭能力最佳化期”建築企業激勵的特點——以“合作”為核心
9.2.1 合作的含義
9.2.2 “合作”的理論基礎——“相互激勵理論”
9.2.3 合作的範圍
9.3 “競爭能力最佳化期”建築企業激勵機制
9.3.1 激勵的目的
9.3.2 以多元化為核心的產權激勵機制
9.3.3 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核心的組織激勵機制
9.3.4 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9.3.5 以合作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激勵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總結與展望
10.1 總結
10.2 主要貢獻
10.3 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