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袁氏祖先是洪武二年(1370年) 入川,一行壽童共二十七人,距今有640多年的歷史。據“雍睦堂”族人爛壩子袁光富收藏的《袁氏大坡族譜》記載,從入川第一代算起,老族譜記載了之前有一十六代無統一字輩,天字輩為17代。初來川時先人在黃金溝一石包上刻有袁姓家族的地界,族人聚居在黃金溝、亂次溝、陳李溝一帶生息了三百多年。後為緬懷祖上,團結族人,興清明會,選點大坡建袁家廟,撰寫了袁氏族譜一本,編排了統一字輩,這期間又改廟為袁氏大坡宗祠,就是今大坡祠堂。袁氏大坡宗祠創建於1672年(康熙11年),到乾隆15年(1750年)基本建成,後多次集資修建,乾隆58年(1793年)形成規模。宗祠把每年二八月二十四日定為家族祭祀日。汝南袁氏族譜序國有歷史,家有族譜,歲月難忘,銘刻記憶。袁氏祖先本系汝南,於洪武二年 (1370年) 由楚入川,一行壽童共二十七人,距今已有644年的歷史。初入蜀時,先人在黃金溝等地石包上刻石為界,開荒拓地,主要聚居在黃金溝、亂次溝、陳李溝一帶,繁衍生息了三百多年。康熙年間,為緬懷祖上,團結族人,興清明會,選點大坡建袁家廟,撰寫了袁氏族譜一本,編排了統一字輩共二十代,從入川第一代算起,之前有一十六代無統一字輩,天字輩為17代。這期間又改袁家廟為袁氏大坡宗祠,就是大坡祠堂(現已毀)。祠堂靠山面壩,堂前曲水環繞,文峰遠映,頻為雄騰後族袁氏大坡宗祠創建於1672年(康熙十一年),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基本建成,後多次集資修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形成規模,前後歷經一百二十多年。宗祠把每年二、八月的二十四日定為家族祭祀日。辛巳三十年組織重修族譜,增編了四十輩。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取消清明會,將大坡祠堂收為國有,用作學堂,直至完全毀損。公元二零零六年人民政府將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提倡孝道祭掃。我宗祠即成立袁氏大坡宗祠理事會,聯絡各堂,恢復清明祭祖活動,並在理事會的主持下分別在定文鎮、壽保鄉大坡村、壽保鄉鄧壩村、敖家鎮舉辦了清明祭祖活動。特別是二零一三年在敖家鎮舉辦的清明活動參與人數達到一千五百餘人,充分展示了袁氏家族的強大凝聚力,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公元二零一四年五月
21支堂
⑴崇德堂,始祖袁守戒,二世袁承彩,住壽保鄉真武山(陳李溝)。⑵繩武堂 原住荊竹碥,支名黃金溝,始祖袁瑞興,二世袁鍾靈,住壽保鄉黃金溝旺家村。⑶公肇堂原住大坡,始祖袁啟剛,二世袁紹芳,住犍為矮門洞、 下渡鄉向榮、同興鄉黑凼溝。⑷雍睦堂原住雙河口,支名袁家壩、濫壩子。始祖袁一翔,二世袁維第,住午雲袁家壩、金粟劉家村、 敖家濫壩子、 棉花村。⑸顯承堂原住雙河口支名燈家山,始祖袁守永,二世袁承鼎,三世袁啟槐,住壽保燈家山油房村。⑹芝蘭堂 原住袁家壩,支名長山埂、沐川司,始祖袁思敬,二世袁桂芳,住午雲長山埂金光村 、岷東鄉,彎石橋,分支清溪、沐川⑺承繼堂 原住魚缸林,始祖袁星魁,二世袁思倫,住壽保魚缸林、 旺家村⑻繼述堂,原住雙河口,支名徐家灣,始祖袁有富,二世袁應坤袁應發袁應禮,住敖家徐家灣⑼鍾秀堂原住雙河口,支名韓家河,始祖袁可秀,二世袁繼法袁繼理,住敖家韓家河、健康村⑽仁風堂原住亂茨溝,支名高屋基,始祖袁昌苟,二世袁之相袁之臣,住敖家高屋基、 健康村⑾承啟堂 原住袁家山,支名夏家沖,始祖系袁瑞興之子袁繼學,二世袁朝進,住袁家山、夏家沖、午雲高河村、定文上場村、下渡沙壩村。⑿厚德堂 原住白果嘴,支名中房壩,始祖袁春鰲,二世袁茂富袁茂貴,住中房壩、白果嘴⒀重源堂 原住劉家山,支名黃土坎,始祖袁鑽,二世袁騰渂,三世袁學文袁學聖袁學孔,主要聚集在五通輝山、黃土坎⒁ 昭嗣堂 原住青山觀,支名青山觀,始祖袁登榜,二世袁芝應,住金山鎮青山觀(打銅崖對面)⒂培植堂 原住桂花灣,始祖袁蛟(袁明芳),二世袁登應,三世袁思孟袁思孔袁思曾,主要聚集在壽保(油房橋上邊)桂花灣⒃ 顯承堂分支,始祖袁文芳,二世袁拱耀,住成都雙流十龍鄉肖家鞍⒄敦本堂始祖袁思敬,二世袁必和袁必福袁必達, 住在陳李溝⒅宰朝堂 清水溪袁家村於公元2011年7月2日經族人商議同意成立宰朝堂編入大坡袁氏宗祠,始祖袁宰。⒆花園堂 沐川縣2013年元月24日成立花園堂,合譜入大坡宗祠⒇楠木堂 沐川縣2013年六月24日成立楠木堂,合譜入大坡宗祠另下渡彎石橋袁姓族人自成一堂,定名為翠玉堂,編入21堂
袁氏族人字輩
前譜宗派二十字:天大金宗、文洪新秀、嘉邦成光、能修仁行、世德榮昌(華)後譜宗派四十字:克繼先烈、紹啟書香、尊貴康慶、學子載揚、宣正治國、建樹善良、敬守敦厚、高明永長、緒耀炳煥、萬代昭彰
大坡理事會
大坡理事會成員:袁能華、袁燕高、袁光林、袁光貴、袁邦泰、袁光富、袁邦水、袁成碧、袁倫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