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大圍塗是20世紀60年代,上虞人民為了保家衛園,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組織指揮下,與大自然展開的一場長達40年之久的生存與生命之戰的治江圍塗人民戰爭。

時代背景
上虞北瀕杭州灣,母親河曹娥江自南而北流貫全境,入杭州灣與錢塘江主流交匯。因為泥沙淤積,沿海灘涂資源得天獨厚。但是又因為洪水與涌潮衝擊,曹娥江江道擺動頻繁,導致灘涂漲坍不定,自古以來,沿海百姓在得享灘涂之利的同時,更飽受倒江坍塗、拋家別園之苦。

基本信息


時值隆冬,北風呼嘯,鵝毛大雪,滿塗冰封,在一望無際的灘涂上,數萬民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肩挑手提的原始方法第一次完成了3500畝的圍塗任務。
此後,一直到1991年,上虞全縣人民又搶時機,戰風浪,先後圍成9個丘,計16萬畝海塗。在這20多年裡,全縣先後發動民工73萬人次,投工2327萬工,搬動土方4013萬立方米,相當於在海塗構築起5米高、10米寬的土方長城800多公里。

功績與榮譽
時至今日,40年的圍塗業績,不僅增加了大量耕地,緩解了人地矛盾,促使江道穩定,消除了坍江的後顧之憂,而且推進了綜合開發,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隨著嘉紹跨江大橋、曹娥江口門大閘、新港口等重點工程建設的推進,廣袤的上虞海塗正逐步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和接軌滬杭甬的重要工業基地。

大圍塗精神
大圍塗是上虞百萬人民歷四十年之久舉全市之力關乎子孫後代的跨世紀大工程,上虞百萬圍墾者以其頑強和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為廣袤的虞北海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一部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圍塗史,是上虞人民值得回憶和驕傲自豪的奮鬥史、拼搏史、創業史。可歌可泣的圍塗史,就是上虞人民值得回憶和驕傲的奮鬥史、拼搏史、創業史。滄海桑田的上虞海塗,是上虞一代又一代父老鄉親最為經典的一大創造;幅員廣袤的上虞海塗,更是承載著上虞發展崛起的希望。

人類的腳步走到今天,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記憶,它們有的以文字書本的形式留存著,有的以思想智慧傳承著,有的以人文精神融入了我們的血脈,歲月流逝,世代傳承,精神不倒,魂魄永駐。圍塗文化、圍塗精神,是戰鼓,是響箭,是漫天風雪中的火炬,是茫茫荒原上的明燈。圍塗文化、圍塗精神獨樹一幟,非常奇特,她必將引領人們蓬勃向上,勇往直前,不斷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長篇報告文學《大圍塗》

創作背景:
將一部波瀾壯闊凝聚著上虞人精神的圍塗史,以長篇報告文學的形式全景式立體式地記錄下來,作為對上虞壯麗的可歌可泣的圍塗事業的歷史追尋和寫實,作為對百萬勇敢頑強可敬可佩的圍塗民工們的禮讚和仰望,在時隔1969年12月上虞第一次圍塗40多年後,浙江省作家顧志坤、上虞日報記者鄭志勛,市府辦老主任姜林坤,心懷使命,歷時三年,創作完成了33萬文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大圍塗》。

《大圍塗》以史詩般的語言、宏大的敘事,變焦的廣角鏡頭,深入生動地再現了上虞人民治理灘涂的歷史進程。作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呼喚經濟轉型,進而發展低碳低耗能低污染的藍色海洋經濟,主題顯明,結構嚴謹,情節細膩,語言質樸,是一部真實記錄上虞人民幾十年來同大自然作鬥爭的歷史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