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浮華時代》中,我試圖講述了發生在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事情。在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思考在某天我也許會同樣嘗試講述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確切地說,在1938年末,我開始著手這項工作。雖然那時我並不清楚故事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但1939年仲夏,我已經完成了故事的四分之三。歐洲爆發的戰爭顯然是一個結束,就像1929年的恐慌結束了一個時代一樣,它也恰恰預示著這一時代的結束。我在1929年9月3日確定了本書第一章的題目,而一個偶然的巧合,英法政府向德國宣戰的日子就是十年之後的那天。它讓我意識到事情的進展恰好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記載這十年的歷程。
《浮華時代》的時間跨度是從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戰開始到1929年10月~11月的恐慌結束。末章中講述了恐慌時期到1931年春天的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並試圖說明在那段恐慌後的時期內美國的形勢發生了怎樣的改變(該書英文版於1931年12月出版)。在我著手眼下這本書的時候,需要重提一些以前說到的事情以便於銜接,因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故事應該從恐慌前開始,並且講述一下美國是如何陷入1929~1932年的經濟蕭條的。因此,我決定先從1929年9月3日發生的事情開始研究(這與我在1937年《哈珀斯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在第二章中我會描述從恐慌到1931年春天那段時間內事情的進展。然而,本書只對恐慌本身做簡要介紹,因為大量的細節已在《浮華時代》一書中具體描述。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艾倫,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市,畢業於哈佛大學。曾擔任《大西洋月刊》助理編輯,《世紀雜誌》執行主編,《哈珀斯雜誌》主編。 本書是弗雷德里克·艾倫在西方廣為傳誦的歷史傑作,全書按時間順序,以細膩的筆觸追溯了那個令人心有餘悸、百感交集的歷史片段。從1929年的大崩潰到1939年的戰爭陰影,期間穿插有美國經濟、政治、文化、道德、風尚等方面的內容,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作者花費較大筆墨描述了“胡佛的困境”、 “羅斯福的新政”等內容,以史為鑑,這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歐巴馬的新政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啟示作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序幕 1929年9月3日
第二章 繁榮遠去
第三章 一躍再躍
第四章 政府的改變
第五章 新政的蜜月期
第六章 社會風氣的改變
第七章 復興還是改革?
第八章 農場被吹走了
第九章 微笑的聲音獲勝了
第十章 用筆和相機度過美國最黑暗的時期
第十一章 衝突與衰退
第十二章 戰爭的陰影
附錄
譯者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