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國之魂》:中國第一支王牌遠征軍大揭秘
遠征軍後人、著名作家鄧賢走遍去南緬甸抗日戰場;
披露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任何-個軍事迷都不能拒絕的一本軍事小說
向所有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為反法西斯而戰的人們:活著的或死去的,有名的或無名的,士兵或者將軍,獻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碑。
作者簡介
鄧賢,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一生於1953年,四川成都人,雲南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雲南邊疆當知青七年。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中國知青夢》《落日》《天堂之門》《流浪金三角》《中國知青終結》等出版有《鄧賢文集》,作品多次獲國家及地方政府文學獎,並被翻譯成日文、英文等在國外出版。
媒體推薦
這本書我看了五遍,也由此開始了解八年抗戰的正面戰場。我尊敬的孫立人將軍、史迪威將軍,個個震懾人心的英雄故事,使我激動不已。作為中國人應該記住那些死了的,活著的抗日將領士兵。
——讀者
也許你們將被歷史遺忘,但你們創造的業績永存。
——鄧賢
圖書目錄
父親是個兵
引子歷史的堅果
第一部 緬甸之戰
第一章 緬甸風雲
第二章 仰光陷落
第三章 金戈鐵馬
第四章 會戰曼德勒
第二部 兵敗野人山
第五章 大崩潰
第六章 上帝的聲音
第七章 孤旅
第三部 無字碑
第八章 “駝峰”航線
第九章 迷霧人生
第十章 走出蘭姆伽
第四部 太陽浴血
第十一章 觀望與反攻
第十二章 松山大血戰
第十三章 隨軍慰安婦
第十四章 焦土抗戰
第五部 魂歸何處
第十五章 攻克密支那
第十六章 功過千秋
第十七章 國殤之魂
尾聲 天祭
後記 歷史不會忘記
文摘
新年伊始,泰國一側刮過來的風聲便一陣緊似一陣,潛伏的盟軍諜工頻頻報告:日本軍隊正在大批西移,曼谷港和湄南河的軍用船隻往來頻繁;數以千計的泰國民工正在夜以繼日趕修從達府到麥索、北碧的邊境汽車路,等等。種種跡象表明,日軍近期內必將對緬甸有重大軍事行動。
毛淡棉。
毛淡棉是緬甸第二大港口,孟邦省省府。孟邦省為一狹長邊地,與泰國交界,省內多山,是屏護和確保首都仰光的門戶和戰略要衝。
1月6日,由韋維爾上將親自任命的英緬軍司令官約翰·史密斯中將飛抵毛淡棉。韋維爾在新加坡對這位新上任的指揮官說過一句名言:“你必須為我看守好緬甸。”但是一天之後,總司令又改變主意,派遣第二位指揮官哈丁·赫頓中將飛赴緬甸。
兩位指揮官一見面就好像一對好鬥的公雞那樣豎起羽毛爭吵不休。赫頓的職務是總司令的參謀長,參謀長理所當然應對總司令負責,因此史密斯將軍不得不委屈地交出指揮權。
自以為是的盟軍參謀長哈丁·赫頓爵士乘一架小型飛機視察了漫長的泰緬邊境。參謀長從空中看到,在綿延千里的國境線上,聳立著不可逾越的他念他翁山脈和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日軍若要攜帶重型裝備和後勤輜重通過這片荒無人煙的綠色屏障,顯然是不可能的。倫敦方面的戰略專家充分肯定了這一估計的正確性:“緬甸一泰國山區重巒疊嶂,熱帶瘴癘、瘧疾和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構成一道道障礙,任何徒步通過這些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的企圖在理論上都是站不住腳的。”(見日本防衛廳著《緬甸作戰》)
赫頓將軍把他的兩個印緬師分別擺在丹那沙林沿海和東撣邦的景棟公路上,而把漫長的山區國境線只交給兩個邊防團守衛。
赫頓將軍布置好這一切,自以為萬無一失,就飛回新加坡向總司令匯報去了。
後記
當我剛剛完成手中這部長篇紀實文學《大國之魂》並把它寄給出版社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公元1990年秋。都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認為秋天更適合休息,於是動身往雲南參加一個筆會。在風景宜人的春城昆明,我得知這樣一個訊息:四個月前,一行日本人終於秘密地踏上了松山的紅土地。
毫無疑問,這則訊息極大地震動了我,它使我再也無法安下心來享受美好的湖光山色,而終於急急忙忙踏上了採訪的旅程。
當事人大都迴避我的採訪。有一位當地作者,將日本人祭祀松山的見聞寫成一部報告文學,但是未得發表。據說有關部門不希望擴散影響。不管怎么說,日本人在今年5月確鑿地實現了重返松山的夙願,而我們中國人對此似乎不應該再有什麼想法。
最初,我並不懷疑日本人的和平誠意和鍥而不捨的懺悔精神。因為現在早已不是互相敵對的戰爭年代,何況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何況日本政府年初已經率先宣布恢復對華貸款,等等。
我本人對這則內部訊息的興趣僅僅在於它所透露的某些同我的作品有關的歷史內容。
據悉,日本客人共有兩名,來自日本“松山老戰士協會”,其中一名是我在拙作《大國之魂》中曾經提及的護旗官木下中尉,另一位名不見經傳,滿臉麻子,戰爭期間職務為軍曹。據說還有一名松山軍妓希望同來,被中國方面婉拒。
序言
父親是個兵。
準確說,父親曾經是個兵,他不僅扛過槍,還去到過遙遠的印度和緬甸戰場打仗。但是自從父親把我們子女帶到這個遠離戰爭紛擾的世界之後,我們知道他的身份和職業是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和高級知識分子,父親的學術地位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我們家庭成員在學校和街道社區里優越感十足,我們無不以父親為榮。
但是有一天,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走到盡頭,五彩的童話世界像個肥皂泡那樣破滅了。
1966年,一群戴紅袖套意氣風發的北京紅衛兵闖入家中,他們宣布對我們颳起一場連根拔起的“紅色風暴”即抄家隔離,抄家的罪名有若干條,其中之一就是我的知識分子父親曾經參加反動軍隊,當過國民黨兵(中國遠征軍)。隨後父親受到批判,關進單位的牛棚,交給民眾監督勞動,我看見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上,父親熟悉的名字統統都被打了大黑叉,一串觸目驚心的罪名像燒紅的烙鐵一樣燙傷我的眼睛和心靈。
脆弱的優越感不堪一擊,父親高大的形象轟然倒塌,他在家庭中光環不再。有一天我去到單位食堂打飯,恰好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垂頭弓腰地一下一下往爐膛里鏟煤,剛滿40歲的人仿佛一下子老去了許多,白髮悄悄地爬上了兩鬢,頭頂落下許多灰濛濛的粉塵。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