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朝“開元盛世”,玄宗舅族多為富商。長安以昭成皇后侄竇乂為首富,商號遍及京城,慶陽以竇義節孫庭萱家族通西域絲綢商路,山東青州以誡盈長子庭芝家族專營鹽鐵茶酒,揚州以庭蕙家族形成揚泰最大的絲綢購銷商號,山西竇靈運之後在潞安、沁水開礦冶鐵,在汾州、平陽造紙、煉礬,又在解州、蒲州開發鹽業。中唐安史之亂,慶陽、山西竇族以大量資財扶持唐肅宗在靈武稱帝,平定安史之亂,使大唐江山得以延續,肅宗皇帝賜竇氏“大唐義商”之名。唐朝竇氏
在李亨成長的20餘年間,慶陽竇氏家族已躋身開元盛世的大賈。開元初年,玄宗特許慶陽竇庭萱經營靈州鹽池;命竇誡盈後裔經營北海鹽池(今山東壽光鹽池);命汾州長史杞國公竇靈運後裔經營解州鹽池(今山西運城鹽湖)。在玄宗對舅族經濟政策的扶持下,歷經整整一代人的發展,至開元末期,竇氏在全國形成了五大經濟盛族。慶陽竇族在揚州、洛陽、鹹陽、鳳翔、益州、朔方、寧州、涼州都有商號從事鹽、茶、馬、絹、瓷器經營。竇庭蘭主持的對外經濟貿易,拉動了竇氏商貿經營的槓桿,玄宗命竇誡盈三子竇庭蕙出任揚州長史,竇庭蘭的長子出任大唐江南織造使,次子在揚州建辦絲織廠;竇誡盈長子竇庭芝出任朝廷太常少卿,庭芝長子竇伯元出任會稽(浙江紹興)令,次子竇伯昌出任江陵(今湖北荊州)令。玄宗為竇氏在江南絲綢業的發展出台了相關優惠政策,又配置了保駕護航的官員。從開元四年(716),李琮領安西大都護開始,竇庭萱隨李琮西出玉門關,在吐魯番與天竺、波斯商人互市,其子侄多從業經濟貿易。竇氏家族的絲綢經營從江南的生產到西域貿易形成了一條龍,傳說以平陵家族專開商旅驛站,自揚州至涼州,竇家的商隊不宿他人驛館。發展於河東的竇靈運後裔以平陽為經濟中心,除經營鹽業外,又以冶鐵為主產業,兼有煉礬、造紙,成為當時山西首富。昭成皇后堂侄竇乂開元時代是長安的首富,傳說以買蠟燭起家,發展至家資鉅萬。在《貞觀長歌》電視劇中,太宗說:“竇家的錢財養十個飛虎隊都沒問題!”把肅宗李亨向竇乂借錢,易嫁到了李世民身上。給竇氏“大唐義商”匾額的題詞其實來自唐肅宗,貞觀時期,竇氏家族經濟尚無大的發展。
作用
隨著中國進入繁榮的唐代,西北絲綢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國統治者的關注。為了重新打通這條商路,中國政府借擊破突厥的時機,一舉控制西域各國,並設立安西四鎮作為中國政府控制西域的機構,新修了唐玉門關,再度開放沿途各關隘。並打通了天山北路的絲路分線,將西線打通至中亞。這樣一來絲綢之路的東段再度開放,新的商路支線被不斷開闢,加上這一時期東羅馬帝國、波斯(7世紀中葉後阿拉伯帝國取代了波斯的中亞霸權)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令這條商路再度迎來了繁榮時期。 與漢朝時期的絲路不同,唐控制了絲路上的西域和中亞的一些地區,並建立了穩定而有效的統治秩序。西域小國林立的歷史基本解除,這樣一來絲綢之路顯得更為暢通。不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開始成為絲路東段上重要的一分子。往來於絲綢之路的人們也不再僅僅是商人和士兵,為尋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們也逐漸出現在這一時期。中國大量先進的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傳播到其他國家,並接納相當數量的遣唐使及留學生,讓他們學習中國文化。同時佛教、景教各自迎來了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機會,一時間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絲路商貿活動的直接結果是大大激發了唐人的消費欲望,因為商貿往來首先帶給人們的是物質(包括錢財等)上的富足,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來源地域帶給人們的精神差異的影響。絲路商貿活動可謂奇貨可點、令人眼花繚亂,從外奴、藝人、歌舞伎到家畜、野獸,從皮毛植物、香料、顏料到金銀珠寶礦石金屬,從器具牙角到武器書籍樂器,幾乎應有盡有。而外來工藝、宗教、風俗等的隨商進入更是不勝枚舉。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時高門大戶的消費對象與消費時尚。相對而言,唐人的財力物力要比其它一些朝代強得多,因此他們本身就有足夠的能力去追求超級消費,而絲路商貿活動的發達無非是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而已。理所當然的就有許許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異,有錢人不僅購置奇珍異寶而且還儘可能在家裡蓄養寵物、奴伎。帝王皇族帶頭,豪紳闊戶效之,庶民百姓也以把玩異域奇物為能。美國學者謝弗指出:“七世紀(中國)是一個崇尚外來物品的時代,當時追求各種各樣的外國奢侈品和奇珍異寶的風氣開始從宮廷中傳播開來,從而廣泛地流行於一般的城市居民階層之中。”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闢)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闢)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闢)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