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乂[唐朝商賈巨富]

竇乂[唐朝商賈巨富]
竇乂[唐朝商賈巨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竇乂,唐代商人,被稱為“唐朝扶風小兒”。據記載,他從種樹開始,最後建立了“窛家店”,成為一代富商。其事跡載入明朝人馮夢龍主編的《智囊全集》。現在常用來比喻白手起家,最後獲得成功的企業家們。

早年經歷

竇乂十三歲時,親戚從任所安州帶回來十幾雙的當地絲鞋,分送孩子們。大家都爭搶挑揀,唯竇乂不動。等大家挑完,剩下一雙,竇乂競拜謝收下,將其拿到集市上換回五百錢,再去鐵匠輔打制了兩把小鏟。

這兩把工具就是竇乂發財的起點。

五月初,榆錢黃熟、滿城飛落。竇乂掃聚到榆錢十餘斗,然後到對伯父說想“借廟院習業。”他的伯父是“檢校工部尚書”,管的是“宮苑”、“閒廄”,“於嘉會坊有廟院”。伯父答應了他。竇乂則每天用兩把小鏟在院裡挖溝、打水、澆灌,播種榆錢。等到秋天,長出小樹苗一千萬多株,高一尺多。到了第二年,榆樹苗已長到三尺多高。竇乂間伐樹苗,挑選枝條茁壯直挺的留下來。間伐下來的小榆樹,共有一百多捆,粗二尺,每捆賣錢十多枚。第三年秋後,榆樹苗有的已長成雞蛋那么粗。竇乂又間伐榆柴二百多捆,賣後獲利數倍。五年後,當年植種的小榆樹苗已經長大成材。蓋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賣得三四萬錢。而造車的木料,超過一千多根。

一個十三歲小孩,面對親戚送的禮物,竟然能在謙讓之餘,為自己賺得第一批工具,此一奇也。種樹發財相當辛苦,掃聚榆錢、挖溝、打水、澆灌、間伐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顯然不輕鬆,此二奇也。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種樹用的竟是“國有土地”,其藉口竟是“到廟院讀書”。初看匪夷所思,考諸今日國有資產之流失,不禁令人莞爾:此法乃一千多年前小兒所創,發財難乎哉?易乎哉?

主要成就

五年種樹,積累下“原始資本”,竇乂可以玩兒大的了。

他購買蜀郡青麻布,僱人縫成小布袋。又購買新麻鞋幾百雙。他每天不離宗祠,召來各條街坊里巷市民家的小孩,發給這些小孩三張餅,十五文錢。再發給他們每人一隻小布袋,讓他們揀拾槐樹籽。月余,收集槐樹籽兩車。又讓小孩們揀拾破舊的麻鞋。每三雙破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前來用舊麻鞋換取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幾天后,就收換得舊麻鞋一千多雙。西市買油靛幾石,雇用廚役煮熬。又在坊門外買下幾堆遺棄的碎瓦片,僱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

備好上述原料,竇乂置買了石嘴碓五具,銼碓三具。再按日計酬,僱人用銼碓鋤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搗碎瓦片。再用疏布篩子篩過,和上槐子、油靛,讓僕役們日夜不停地搗爛。待到搗成乳狀,將它們做成長三尺以下,圓徑三寸的長棒萬餘條,稱為“法燭”。建中初年六月,連降大雨,薪貴如桂。竇乂將生產的“法燭”拿出來賣,每條百文。用它燒飯,火力比柴薪高一倍。由此“獲利無數”。

竇乂再次讓人稱奇。首先,他從自己出力變為僱傭“小兒”“傭人”,把自己從“勞力者”變為“勞心者”,開始品嘗“勞心者治人”的滋味。第二,他的技術發明簡直就是後來“蜂窩煤”的先驅:將可燃物(槐子、舊麻鞋、油靛)與不可燃的骨料(碎瓦片)混合製成標準的“工業製品”,其熱效能居然“與薪功倍”。最讓人稱奇的還是其經濟思想,收集原料(槐樹籽、舊麻鞋、油靛、碎瓦片),購買固定資產(石嘴碓、銼碓),製作產品(法燭)都是要花錢的,要算明白造出來的東西能賣掉,還能掙錢,這對一千多年前的人,殊非易事。

我們看到,竇乂已經從“個體戶”演變成“製造業企業家”了,然而,他的路還沒走完。

長安西市秤行的南邊有“十餘畝坳下潛污之地”,“為旗亭之內,眾穢所聚”,成了倒放垃圾的地方。竇乂要買這塊地方,其主人量也不量,收了三萬文錢就走人。竇乂在水窪中立一木桿,桿頂掛一面小旗。再圍繞著地沿塔起六七座臨時小房,僱人製作煎餅、糰子等食品。召呼小孩投擲石塊、瓦片擊木桿上面的小旗。擊中的,獎給煎餅或糰子吃。兩街的小孩爭相前來投擲。不到一個月,居然有上萬人次來投擲石頭、瓦塊,池子迅速填滿了。竇乂在填平的這塊地皮上,建造了鋪面房二十間。租出去,每天單房租就可以收取幾千錢,獲利甚多。這個地方由此得名“竇家店”,成了繁華市區。

就此,竇乂又成了房地產商,而且起步就是連片開發。同一片地方,在原主人的手裡是垃圾污水坑,經竇乂運作就成了繁華市區,可見眼光之重要。今天成功的房地產商往往怪招迭出,可誰想出了將填坑變成孩子們的有獎遊戲?這遊戲嚴肅起來,就成了後來的范仲淹的“以工代賑”。

中郎將曹遂興住崇賢里,庭院中一株大樹緊靠窗戶,枝葉遮擋住房的光線。曹想砍伐它又怕砸壞了堂屋。竇乂知道這件事後,要求將這株大樹買下來,保證將它伐倒而不損壞曹家堂屋。曹遂興大喜,只收五千文錢,將樹賣給竇乂。竇乂買下這株大樹後,跟伐樹的匠人商議,採取從梢到根砍伐的方法,將其伐成每段二尺多長的若干木段。結果,既避免了砸壞堂屋,又從中挑選出好材,雇匠人製成數百套賭具,在自己的商行中出賣,“計利百餘倍”。

至此,已經很難說竇乂從事的是製造業還是房地產業。他顯然改善了曹家的住宅,獲得的報酬卻是低價的木料,將此木料製成賭具出售,由此獲利。從一棵礙事的大樹到巨大的利潤,僅憑自眼力而已。由此,我們看到一個商人或企業家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發現潛在利潤的能力。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妄臆室中之藏,聖也”。在竇乂的年代,最大的“室中之藏”在官家。靠“國有資產流失”起步的他,當然很快就會留意於此。

太尉李晟住宅邊有一座“凶宅”,竇乂將它買了下來。四周築上圍牆,拆去房屋,準備辟成耕地。李晟想買下竇乂的這塊地,建造一座球場。竇乂不賣,說:“某自有所要”。待到李晟又承受新的皇恩時,竇乂帶著房契去見太尉李晟。說:“某本置此宅,欲與親戚居之。恐俯逼太尉甲第,貧賤之人,固難安矣。某所見此地寬閒,其中可以為戲馬。今獻元契,伏惟府賜照納。”要將此地獻出。李晟非常高興。私下對竇乂說:“不要某微力乎?”竇乂說:“我沒敢有這個奢望。但是日後有什麼急著要辦的事情,我再來找太尉您。”

隨後,竇乂在京城長安的東西兩個集市上,選了五六個“大商產巨萬者”,問他們:“你們有沒有孩子想當官?”這些富商們聽了後非常高興,說:“老竇夠哥們!”於是,竇乂帶著這些富商們的孩子的名氏簡歷去拜見李晟,說是自己親朋好友的孩子。李晟高興地答應下來,都給安排在各道“膏腴之地”任重職。結果,竇乂從這些富商們那裡“獲錢數萬”。

這是一個“錢權交易”的典型案例,不知當時的紀委(好像叫“監察御史”什麼的)為何沒查它。其實在竇乂的眼裡,重要的是太尉李晟背後的利潤,這利潤不但高官背後有,貧如乞丐者背後也有。

有個叫米亮的胡人,流落在街頭。竇義周濟他整整七年。一天米亮來見他。鼓動他買下一處房舍。寫房契這天,米亮對竇乂悄悄說:“我擅長鑑別玉石,這家屋內有一塊搗衣石,其實是一塊于闐玉!”竇乂召來一位玉工,讓他鑑定一下。玉工大驚:“此奇貨也”。於是,竇乂雇來玉工將這塊搗衣玉石加工成腰帶扣板,賣錢幾百貫,又加工成盒子,執帶頭尾等各種東西,賣得錢幾十萬貫。之後竇乂將這座宅院,連同房契一塊兒贈送給米亮,讓他有個居住的地方,算做對米亮的酬謝。

成功訣竅

竇義經商,到此實際已是在經營人。發現各人背後的潛在利潤,乃至令人自動為你尋找利潤。以人為本,此乃真商人也。竇義從種植業起步,歷經製造業、房地產業直至經營人,走完了從頑童到商人的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