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2

大別山2

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豫、鄂、皖 3省邊境。 介於北緯30°10′~32°30

地理位置

長江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豫、鄂、皖 3省邊境。 介於北緯30°10′~32°30

大別山2大別山2
′,東經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山地地質構造基礎是古生代華力西中期的秦嶺大別山褶皺帶。主要由前震旦紀地層和侵入岩構成,以花崗岩、片麻岩等為主。麻城以東部分受燕山運動影響更為顯著。山地經褶皺後,曾一度準平原化。現今山地輪廓為此後的斷層運動所形成。。

景觀介紹

大別山森林海拔差異大,植被變化明顯,高度從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低海拔杉木、柳杉、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渾厚遼闊,林相整齊,層次分明。林中杉木、柳杉主幹

大別山2大別山2

挺拔,生長茂盛;馬尾松枝幹蒼勁,鬱鬱蔥蔥。栓皮櫟、青岡櫟、楓香、黃檀等生機盎然,欣欣向榮。間有小片修笪,掩映其中。海拔漸高,景觀迥異峭壁間陡岩上,黃山孤松飽經風霜,傲首從容。山坡上,黃山松林迎風而立,樹幹彎曲,枝成旗形,優美異常。季節不同,景色各異。春天鮮花盛開,草木蔓發,松綠竹黃,百鳥相鳴;仲夏林木蓊翳,綠蔭沉凝,涼風拂肌,幾忘酷暑。秋至松竹沉黛,楓葉如火,碩果綴枝,百草含香。冬臨風盪林海,雪壓勁松,山色凝重,似露崢嶸;山頂積雪經久難消,與繁花綠葉相融,故有“天堂積雪”的美景。

大別山主峰白馬尖

白馬尖距霍山縣城90公里,位於太陽、磨子潭、大化坪三個鄉鎮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山勢磅礴,巍峨壯麗,聚高、雄、峻、特為一體。山峰形似白馬,一峰獨秀,群山俯首,且常年白雲繚繞,故稱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第一高峰。處於大別山主峰景區和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白馬尖分園區核心位置。
白馬尖山中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婆娑多姿,清溪激湍,交響成韻。怪石形狀各異,惟妙惟肖:虎頭岩形似餓虎撲食,飛來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巋然不動,拱狀石似動非動……原始森林中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金錢松、青錢松、紅豆杉、香榧、都枝杜鵑、天女花、黃山松,金錢豹、果子狸、豪豬、白冠長尾雉、甲板龜、娃娃魚等應有皆有。特別是東北坡的千年都枝杜鵑園,生長著上千棵姿態各異的都枝杜鵑,春曖花開,漫山遍野洋溢著華貴之氣,其賞心悅目之程度,舉世罕見。
白馬尖高峰聳峙,群巒環繞,險拔峻峭。登峰俯視,東方岳西的千脈群山,南面英山的鄂水故道,西北金寨的萬頃桑園盡收眼底,斯巔神奇,觀者有納五洲風雲之慨嘆!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花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樸歸真之感。天高雲淡之際,登頂遠眺,極目四周,一覽眾山小。這是一片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保護較好,是一個具有大別山區典型特徵的、旅遊價值很高的風景區,是遊客登高探險,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
白馬尖與海拔1763米的多雲尖遙遙相望,並稱姊妹峰。二山之間常年雲霧翻飛縹緲,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多雲尖有多雲寺,相傳為漢初所建,寺為條塊石壘砌而成,古老而原始,廟內所藏古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安徽大別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於2002年底始投巨資開發建設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景區。已建成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大別山莊度假村,白馬尖、龍井峽景區、四望山等旅遊項目和設施。2008年9月12日試營業。在積極創建4A級旅遊景區的同時,二期開發將在南坡新建登山索道、滑草場、聽泉山房度假村、大別山民俗村等。

氣候特點

大別山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大別山2大別山2
。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年平均氣溫12.5℃,最高氣溫18.7℃,最低氣溫8.8℃,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16.7℃,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0.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夏季平均溫度22℃,冬季平均氣溫10℃,≥10℃積溫4500-5500℃,氣溫年較差21.8℃。平均降水量1832.8毫米,年降水日數161天,空氣相對溫度平均79%,年日照時數平均1400-1600小時,年霧日102天,太陽平均輻射量110千卡/cm2,無霜期179-190天,年平均氣溫比附近的市、鎮分別低5.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