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設大公、洋東、於壩等鄉。
1957年,大公、洋東、於壩等鄉合併為大公鄉。
1958年,大公鄉改大公公社。
1983年,大公公社改大公鄉。
1992年5月,大公鄉改大公鎮。
1996年,大公鎮轄15個行政村。
2000年1月,北凌鄉併入大公鎮。
2004年,古賁鄉、大公鎮合併為大公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大公鎮轄15個行政村,44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大公鎮人民中路。
凌東村 | 仲洋村 | 北凌村 | 星河村 | 群益村 | 早稼村 | 噇口村 | 賁巷村 |
常河村 | 姜橋村 | 古賁村 | 賁集村 | 馬舍村 | 王院村 | 於壩村 | |
以上信息來自: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公鎮位於南通與鹽城兩市交界處、海安市北郊,距海安市8公里。東部和北部均與東台市接壤,南與李堡鎮、城東鎮、海安鎮相連,西與墩頭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東經120°41′,北緯32°40′。
氣候條件
大公鎮屬北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冷熱適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天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寒冷乾燥。海安年平均氣溫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熱,平均27℃。
自然資源
大公鎮擁有有國家級梨園生產基地5000餘畝,擁有萬隻羊場1個,千隻羊場10個,百隻羊場100多個,全年山羊飼養量達20萬隻。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末,大公鎮總人口6.8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5年,大公鎮實現地區生產35億元,比2014年增長15 %,完成財政收入8953.96萬元。村營收入30萬元,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8.6億元,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13.6億元,比2014年增長43.6%。
第一產業
2015年,大公鎮招引投入額超千萬元的農業項目8個,山羊、梨果、優質稻米產業鏈得到延伸,流轉土地近5000畝新組建全託管家庭農場20家,新增1家蠶業家庭農場,村營收入30萬元以及有稅收分成的村實現全覆蓋。
第二產業
2015年,大公鎮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8.6億元,與2014年基本持平。重點實施了13個技改項目,完成開票設備投入1.4億元。全年新增億元企業2家、新增規模企業3家。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3家,應稅銷售億元以上企業7家。
第三產業
2015年,大公鎮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13.6億元,比2014年增長43.6%。新招引千萬元項目 2個,招引新興服務業人才40人,完成新開工千萬元項目2個。全年認定電商13個。注重重點服務業企業培育,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1家。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0年至2015年間,大公鎮完成農村改廁10910戶。全鎮新建農四路63公里,新建交通橋44座、農橋75座,維修橋樑22座、水泥路1.3萬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大公鎮擁有一家鎮級醫院,兩家民營醫院,18家農村衛生室。星河、群益兩村通過省衛生村驗收,大公醫院通過健康單位驗收。
教育事業
2015年,大公國中、古賁國小等3所學校通過南通市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中心幼稚園、中心國小等五所學校通過南通市數位化校園驗收。截至2015年末,大公鎮擁有1所國中,3所國小,3所幼稚園。
科技
2015年,大公鎮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達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56%。完成新增成果轉化項目2個,2014年成果轉化項目5個;完成國際合作項目1件,30萬元以上產學研合作項目7件,10萬元產學研合作項目3件;完成新增發明專利申請42件,新增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3件,專利授權新增14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1件);完成孵化器項目1個,加速器項目1個;完成創投公司1家,注資小微科技型企業4家。引進博士計畫人才4人,引進高校畢業生253人,引進新興服務業人才40人。
社會保障
2015年,大公鎮完成居保徵收1925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500人,招引藍領員工354人。開展“一助一”結對幫扶,幫助3戶特困家庭進行了危房修建。完成居家養老36戶。
交通
大公鎮距離海安火車站9公里,海安客運中心10公里。204國道、通榆運河、新長鐵路沿鎮西縱貫而過,其中老204國道向南連線海安縣城,北至東台市富安鎮。沿海高速公路從鎮區東部2公里處穿鎮而過。
特產
大公鎮的特產有:大公鎮“五水一高”鮮梨、大公鎮水晶山羊肉、黑豬肉、食用菌、冬瓜、南瓜、靈芝、松茸等。
旅遊景點
大公鎮國家級梨園生產基地
截至2015年,大公鎮有國家級梨園生產基地5000餘畝,核心基地1200畝,全部採用日本棚架設施栽培方式種植,年產鮮梨5000噸。
地方名人
大公鎮的地方名人有:儲春霞、洪梅、崔樹林、仲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