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塔芋螺

大佛塔芋螺

大佛塔芋螺(學名:Kurodaconus stupa)花紋清晰,貝殼雙圓錐形。具有外殼和水管溝。神經系統集中,食道神經環位於唾液腺的後方,沒有被唾液腺輸送管穿過;胃腸神經節位於腦神經中樞附近。口吻發達,食道具有不成對的食道腺。外套膜的一部分包卷而形成水管。雌雄異體,雄性具有交接器。嗅檢器為羽毛狀,齒舌狹窄。為典型的熱帶種類,從潮間帶、淺海至較深的沙、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棲息。肉食性,以蠕蟲、魚類或其他軟體動物為食。體內有毒腺,可射殺獵物,並能傷害捕食者,分布於越南,菲律賓,日本,索羅門群島。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大佛塔芋螺大佛塔芋螺

【物種名稱】大佛塔芋螺

【拉丁學名】Conusstupa

【命名者】Kuroda,1956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新腹足目、芋螺科

外形特徵

大佛塔芋螺大佛塔芋螺

貝殼圓錐形,堅固,螺塔、低,體螺層大,占據殼長一半以上。殼口狹窄且長。殼表有成長脈、螺脈、螺溝、顆粒和肩部的結節。口蓋角質,遠小於殼口,新月狀,核在下方。齒舌只有邊緣齒,末端有倒鉤。說明:外形與大頭芋螺類似

分布範圍

台灣分布台灣海峽南部,台灣西南海域,台灣東北角,龜山島,宜蘭縣蘇澳,釣魚台。

習性環境

棲所環境深海。夜間覓食性,食魚類或貝類或小蟲。生長於熱帶淺海處。

台灣貝類(六)

台灣貝類近600多種,台灣北岸及東岸的岩礁地型,離島由火山岩形成的蘭嶼,玄武岩所形成的澎湖群島貝類動物,這些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為潮間帶介於漲潮和退潮之間所海水淹沒的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