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沿革
北宋新聲,周邦彥注般涉調。此調為換頭曲,前後段第一句以下相同,以三字句為主,另有兩個七字句和兩個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用仄聲韻,又以陰聲之仄韻為主,故此調之音節有凝寒低沉之效應。兩結之三個短句,語意必須連貫,有一再頓挫之感,最能體現此調特色。此調律寬,可平可仄之字較多,但定格之處必須嚴守。賀鑄詞有“江北江南新念別”句,更名“新念別”。
秦觀有傷春詞:“何事東君又去。空滿院、落花飛絮。巧燕呢喃向入語。何曾解,說伊家,些子苦。況是傷心緒。念個人、又成睽阻。一覺相思夢回處。連宵雨,更那堪,聞杜宇。”辛棄疾以此調作遊戲之俚詞《苦俗客》:“幾個相知可喜。才廝見、說山說水。顛倒爛熟只這是。怎奈向,一回說,一回美。有個尖新底。說底話、非名即利。說得口乾罪過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陸游《記夢寄師伯渾》則是一首豪氣詞:“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從以上各詞可見,此調之題材範圍是較廣的。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五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以毛滂《夜遊宮·長記勞君送遠》為代表。宋詞填此調者,其字句韻悉同,所小異者,惟句中平仄耳。 前段第一句,周邦彥詞“客去車塵漠漠”,“客”字仄聲。第二句,張孝祥詞“芳鄰迥、草長川永”,“芳”字平聲,“草”字仄聲,吳文英詞“敍別夢、揚州一覺”,“別”字、“一”字俱仄聲。第三句,秦觀詞“巧燕呢喃向人語”,“巧”字仄聲,“人”字平聲。第四、五、六句,秦觀詞“何曾解,說伊家,些子事”,“何”字平聲,“解”字仄聲,辛棄疾詞“怎奈何,一回說,一回美”,“奈”字“、說”字、下“一”字俱仄聲,下“回”字平聲。後段第一句,周邦彥詞“池曲河聲轉”,“池”字平聲。第二句,周詞“聽幾片、井梧飛墜”,“幾”字、“井”字俱仄聲,吳文英詞“舊相思、偏供閒晝”,“思”字平聲。第三句,張孝祥詞“好是炎天煙雨醒”,“好”字仄聲,“煙”字平聲,“兩”字仄聲。第四、五、六句,秦觀詞“連宵雨,那更堪,聞杜宇”,“連”字平聲,“雨”字仄聲,“更”字仄聲,辛棄疾詞“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不”字、“起”字、“去”字俱仄聲,吳文英詞“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清”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變體,雙調,五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以賀鑄《新念別·湖上蘭舟暮發》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前段第二句不作上三下四句法異。 按周邦彥“客去車塵”詞,前段第二句“空階暗雨苔千點”,正與此同。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詞:《夜遊宮·長記勞君送遠》
中仄平平仄 仄,中中仄、中平中 仄。中仄平平仄中 仄,中中中,仄平中,中中 仄。
長記勞君送遠,柳煙重、桃花波暖。花外溪城望不見,古槐邊,故人稀,秋鬢晚。
中仄平平 仄,仄中中、中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中 仄,中中中,仄中中,中中 仄。
我有凌霄伴,在何處、山寒雲亂。何不隨君弄清淺,見伊時,話陽春,山數點。
變體
格律對照詞:《新念別·湖上蘭舟暮發》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
湖上蘭舟暮發,揚州夢斷燈明滅。想見瓊花開似雪,帽檐香,玉纖纖,曾為折。
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
漁管吹還咽,問何意、並人愁絕。江北江南新念別,掩芳尊,與誰同,今夜月。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宋·蘇軾《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宋·毛滂《夜遊宮·長記勞君送遠》
宋·周邦彥《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宋·辛棄疾《夜遊宮·苦俗客》
宋·吳文英《夜遊宮·人去西樓雁杳》
宋·吳文英《夜遊宮·春語鶯迷翠柳》
宋·吳文英《夜遊宮·窗外捎溪雨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