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旅望

《夜泊旅望》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寫江行夜泊時觸景而生的鄉愁。首聯切題,點明夜望。頷聯承“望”字,寫遠觀近看所見:月光照耀,沙岸水濱,通明一氣;月明如霜,映白風帆,灑滿船艙。描繪真切,情景宛然。頸聯“近海江彌闊”一句,寫江面開闊之景,如在目前。辭意俱工,堪與盛唐王灣名句“潮平兩岸闊”並舉。結聯寫行程遙遙,離鄉日遠,則思鄉之情自在言外。這首詩用筆簡練,讀來頗有韻味。

作品原文

夜泊旅望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 。

沙明連浦月 ,帆白滿船霜。

近海江彌闊 ,迎秋夜更長。

煙波三十宿 ,猶未到錢唐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旅望:旅途中所見。

②中宵:中夜,半夜。

③沙明:沙洲明亮。浦:水濱,水邊。

④近:臨近。彌,更加。

⑤煙波:煙霧蒼茫的江面。宿:夜,此指天數。

⑥錢塘:指杭州。

白話譯文

旅客多愁少睡,中宵起望家鄉。

明淨的沙岸與水邊的月色相映,白色的布帆映著滿船的秋霜。

距海近則江面闊,秋日短而夜更長。

我寄宿煙波上已有三十個晚上了,還未到達浙江錢塘。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戰亂而取道襄漢,舟行月余。詩人遙望開闊的江面,作下此詩引出了鄉愁以及心中的憂患。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一開始便展現了心中的憂愁:“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睡不著覺的多半是憂愁的客人,半夜起來望著家鄉的方向。“少睡”是因為“多愁”。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覺憂愁什麼呢。詩人不說,但“望鄉”還是讓人知道,不管這“愁”是由什麼組成的,還有其他什麼樣的不痛快,最起碼此時的憂愁裡面有鄉愁的成分。

“沙明連浦月,帆自滿船霜。”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個船上都是秋霜。“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構建出了一個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裡,詩人孤身一人站在船頭遙望江面,冷風襲來,秋霜已降,更加體現詩人心緒難平。

“近海江彌闊,迎秋夜更長。”因為離海近的緣故江面顯得寬闊,因為到了秋天,夜晚變得更長。“江彌闊”對應“夜更長”,也交代出一種清冷、空曠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夠更好地襯托出詩人的那種愁緒難掩。究竟是何種愁緒,讀者不得而知。

“煙波三十宿,猶未到錢塘。”在這煙波籠罩中已經過了三十個夜晚,還沒有到達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時間之長,“猶未到”則說明路途之遙遠。這兩句看似是在敘事,寫路途的遙遠,實質上此時我們也可以揣測,這兩句隱含著詩人對未來的擔憂,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詩人心中沒譜,有些難以平靜。

首二句寫詩人心中的憂患。“中宵起望鄉”五字領起以下四句。“沙明”四句都是詩人中宵望見之景,給人一種清冷、空曠的感覺。結尾兩句是敘事,其中也隱含著對未來的憂心。

名家點評

清代張錫麟《唐詩近體》:律法嚴整,尚與盛唐相近。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