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背景
多龍礦集區地處班公湖——怒江成礦帶,班公湖——怒江成礦帶地跨青藏高原中部班公錯——怒江縫合帶兩側,是青藏地區繼玉龍成礦帶和岡底斯成礦帶之後發現的第三條斑岩銅礦帶。成礦帶西起克什米爾,經日土——改則——班戈——東巧——丁青呈近東西向展布,在嘉玉橋處折向東南,沿怒江一路延伸至滇西,全長約2400km,總面積約12.34萬平方千米,呈“S”型帶狀橫亘於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成礦帶西段,發育了包括尕爾窮——嘎拉勒斑岩——矽卡岩型銅金礦、弗野——材瑪矽卡岩型磁鐵礦及多不雜——鐵格隆南斑岩——淺成低溫熱液型銅(金)礦床等多個超大型或大型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優越。
勘探進展
2016年12月,經過對榮那礦段、拿若礦區的詳查後發現,這裡共探明銅金屬量1349.2萬噸,且332級別金屬量占到總量的70%以上。多龍礦集區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級超級銅礦礦集區,在世界級超級銅礦排名榜中列第25位。多龍礦集區找礦突破的實現,證明中國不僅有世界級大礦,而且有世界級超級大礦。
此外,榮那、拿若兩項目的礦體均未圈閉,鑽探工程雖鑽遇800多米厚的銅礦,但並未穿透礦體,礦體向深部的邊界也未確定。這表明,多龍礦集區還有進一步擴大資源量的巨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