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羅羅[鹽田明彥導演電影]

多羅羅[鹽田明彥導演電影]

《多羅羅》是由日本TBS電視台、東寶映畫聯合製作發行的139分鐘動作影片。該片由鹽田明彥導演,鹽田明彥、中村雅編劇,妻夫木聰、柴崎幸、中井貴一、原田芳雄、瑛太等主演,於2007年1月27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改編自手塚治虫所著同名漫畫,講述古日本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諸侯混戰,民不聊生,一名武士醍醐景光為了出人頭地、統一天下,而將自己即將出生的兒子獻祭給48個魔神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多羅羅多羅羅
故事發生在古代日本的室町時期。賢帝3048年,天下諸王割據、戰亂不斷。大將軍醍醐景光(中井貴一飾)一方面不願看到民不聊生的慘狀,一方面也為了滿足自己強大的野心和私慾,發誓要平定亂世。為了獲得至高無上的神力,景光立下毒誓,答應將自己未出世的兒子獻給擁有48個身體的魔王,以此從魔王那裡獲得神力。
轉眼間,景光的兒子出世了,可是孩子的身體全部連在一起,缺少了48個身體器官。狠心的景光下令將剛剛出世的親生子拋入河中,孩子的母親百合心碎不已。可憐的怪胎嬰兒被一名醫生所救。好心的醫生對待孩子視如己出,並為他製作了義肢和義眼,並取名為百鬼丸。
20年後,百鬼丸(妻夫木聰飾)長大成人,由於被自己的父親所詛咒,擁有特殊身世的百鬼王很容易招惹惡靈。一天,露宿野外的百鬼丸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告訴他要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48個身體器官,就必須打敗48體魔王。為了奪回肉身,百鬼王踏上了尋找魔王的復仇之路。
旅途中,百鬼王遇到了女扮男裝的俠盜多羅羅(柴崎幸演)。二人不打不相識,百鬼丸視多羅羅為親兄弟,多羅羅也把百鬼丸當作兄長般仰慕,並決定和百鬼丸一起尋找魔王,助他奪回肉身。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百鬼丸 妻夫木聰
多羅羅 柴崎幸
壽光 中井貴一
多寶丸 瑛太
壽海 原田芳雄
百合 原田美枝子
お自夜 麻生久美子
鯖目的太太 土屋安娜
鯖目 杉本哲太
流氓 劇團一人
琵琶法師 中村嘉葎雄
多羅羅(幼少) 橋本來留美

職員表

製作人 平野隆、下田淳行(聯合)
原著 手塚治虫
導演 鹽田明彥
副導演(助理) 李相國
編劇 鹽田明彥、中村雅
攝影 柴主高秀
配樂 安川午朗、福岡ユタカ、桑波田景信(製作)
剪輯 深野俊英
美術設計 丸尾知行
動作指導 程小東、下村勇二
造型設計 百武朋
服裝設計 黑澤和子
視覺特效 鹿住朗生、淺野秀二(製作)
燈光 豐見山明長
錄音 井家真紀夫
場記 杉山昌子

角色介紹

百鬼丸演員妻夫木聰
古代日本室町時期的大將軍醍醐景光的親生子。出生前被父親詛咒,獻給48體魔王,出生後先天缺少48個身體器官,被父親狠心拋棄。幸得一名好心醫生救下,為其製作了義肢義體。因有著特殊的身世,從小就能與惡靈通話。長大後得知自己身世,發誓要打敗魔王,奪回自己的肉身,從此踏上復仇之路。
多羅羅演員柴崎幸
從小就是孤兒,自小習得一身武藝,靠偷盜為生。但內心充滿仁愛,專門劫富濟貧。長大後女扮男裝繼續其俠盜的生活,偶遇百鬼丸,與其不打不相識,並以兄弟相稱。決定幫助百鬼丸打敗魔王,奪回肉身。在復仇路上對百鬼丸暗生情愫。
醍醐景光演員中井貴一
古代日本室町時期的大將軍。不願看到民不聊生,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自己強大的野心和私慾,立下毒誓,答應將未出世的親生子獻給擁有48個身體的魔王,以此獲得平定亂世的神力。兒子出生後,狠心地將其拋棄。

音樂原聲

主題曲

歌曲名:《Fake》(フェイク)
演唱者:Mr.Children

原聲碟

多羅羅多羅羅
創作者:安川午朗
發行時間:2007年1月24日
1戦場
2地獄堂
3TUVANINTERNATIONALE
4So~(騒)
5琵琶法師
6呪い醫師の再生工場
7壽海と百鬼丸
8百鬼丸の宿命
9Chou~(兆)
10どろろ
11Hen~(変)
12舍て子
13不思議な七つ子
14マイマイオンバ
15子供達との交流
16Lai-laSteps
17どろろの回想
18Zero~(雑路)
19Jou~(城)
20赤野獣、青野獣~どろろの決意
21多寶丸vs百鬼丸
22國境の丘
23Sen~(戦)
24父、醍醐景光
25景光の死~「胸の痛みが…」
26これからも…ずっと男だ!

幕後花絮

最初,柴崎幸並沒有預定要吊鋼絲,但導演臨時加了多羅羅從一塊巨石上飛身躍下的場面,於是柴崎也體驗了一把吊鋼絲的“恐怖樂趣”。
鹽田明彥從2004年前就開始創作該片的劇本,以原作戰國初期的設定為基礎,混入其他亞洲國家的各種元素,使影片呈現出多元的風格。
為該片譜寫主題歌的是日本樂隊Mr.Children。樂隊的靈魂人物櫻井和壽有感於主人公百鬼丸的藏著寶刀的義肢和他追尋真實自我的經歷,特地以《FAKE》來作為此歌的標題。
出演《多羅羅》男女主角的是星妻夫木聰與柴崎幸。這兩位是第一次在電影中合作,也是第一次出演動作片。他們在該片開拍半年前就開始接受相關訓練,為表演動作場面而做準備。然而真的臨場準備吊鋼絲時,兩位還是嚇了一大跳。不過,對於吊鋼絲的經歷,兩位都樂在其中,表示以後有機會還要嘗試。
在《多羅羅》宣傳時,有關妻夫木聰與柴崎幸熱戀的緋聞甚囂塵上,大有為影片炒作之嫌,後又傳出《多羅羅》續集被喊停,因妻夫木聰和柴崎幸兩人已經分手的的緣故,更使得這段戀情顯得格外撲朔迷離。

幕後製作

改編作品

《多羅羅》是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創作於壯年的重要作品之一。《多羅羅》有著許許多多的奇特設定,有層出不窮的妖魔鬼怪,但這並不是一個純粹以打妖怪為看點的古裝故事。手塚治虫大師在其中注入了豐富的思想內涵。從諷喻柏林圍牆和板門店的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反戰思想和悲天憫人之心,而主人公不斷追尋身體部件的冒險旅程分明是一場尋找自我的征途,其間表達出作者對人生價值的肯定和對青年人的真誠激勵。

拍攝選景

《多羅羅》原作的舞台是日本的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而該片的編導則大膽地將故事背景安排在年代不明、國度不明的時空中,為其塗上了一層神話色彩。為了尋找日本所沒有的遼闊風景,攝製組專程來到紐西蘭拍攝外景。
拍攝《多羅羅》的首要據點是只有4000多人口的小城梅思文,這是位於紐西蘭南島的滑雪勝地,而片中的主要戰鬥場面則是在廣袤的坎特伯雷地區拍攝的。日方人員和紐西蘭電影工作者之間的合作相當順利。所有的露天布景都是當地的工作人員根據來自日本的設計圖紙當場搭建而成的。為了拍攝片頭的那場戰鬥戲,攝製組從基督城招募了600多名民眾演員,成為轟動一時的熱門話題。基督城的市民們甚至還要求該片來當地公映。

製作班底

該片的鹽田導演力邀程小東加盟,旨在借其經驗打造前所未有的日本時代劇大片。程小東把吊鋼絲等中式武俠片的拍攝技巧帶到了《多羅羅》攝製組。起初日方的工作人員們心存疑慮,擔心合作有難度,而程小東很快贏得了日方工作人員的敬重和信任。該片中段主人公與櫻魔人、大山椒魚、玻璃天狗之間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就是在程小東的指揮下完成的,這些飛來飛去的動作場面完全不同於以往日本時代劇中的陣殺武打,具有充滿魄力和魔幻色彩的視覺效果。
另外,為該片進行造型設計的是日本插畫界的正子公也,《無極》中的人物設計草案也出自他之手。而擔任服裝設計的則是黑澤明的女兒黑澤和子,在該片中,黑澤從布料選擇開始把關,悉心為片中的人物製作了符合其個性的精美服裝。

製作發行

票房記錄

周次 周末 排名 周末票房(日元) 增率 累計票房(日元) 廳數
第 1 周 01-27~28 1 4.52億 * 4.52億 295
第 2 周 02-03~04 1 3.85億 -14.90% 12.7億 296
第 3 周 02-10~11 1 3.42億 -11.00% 18.9億 296
第 4 周 02-17~18 1 2.14億 -37.50% 24.6億 296
第 5 周 02-24~25 2 1.70億 -20.80% 28.0億 296
第 6 周 03-03~04 6 1.05億 -38.20% 30.5億 296
第 7 周 03-10~11 8 0.61億 -42.10% 32.1億 281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細節
日本 2007年1月27日
中國 2007年6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台灣 2007年3月23日
中國香港 2007年3月15日
日本 2007年1月6日(東京地區)
泰國 2007年6月7日
韓國 2007年10月25日
德國 2007年10月28日(慕尼黑亞洲電影節)
美國 2008年6月22日(紐約亞洲電影節)
荷蘭 2009年2月10日(DVD播映)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東寶映畫、TBS電視台、朝日新聞、Dentsu、北海道廣播
發行單位 台灣龍祥娛樂、東寶映畫、TBS電視台、環球影業、Mediatres Estudio

影片評價

《多羅羅》不過是日本沒落已久的時代劇的一次改頭換面,該片的“重生”藉助了電腦CG組的魔力。在電影中,栩栩如生的蛾精、山妖、蟲精、雕精、蜥蜴怪等各種稀奇古怪的魔神,尤其是個頭如山一般高大的蜥蜴怪讓人立刻能聯想到幻想片的始祖——“哥斯拉”。讓觀眾大呼過癮。同時,製作方希望能借鑑香港武打片中嘆為觀止的打鬥效果,一改日本時代劇既無型、無實,又模式化的弊病。程小東的出馬,讓《多羅羅》的影像畫面里出現了大量關於竹林、小橋溪水這樣有中國水墨畫特徵的景致,打鬥也更為詩情畫意。
不光是劇情精彩,電影的原聲音樂也讓耳朵有了在富士山度假的快感。整個OST都走世界音樂路線。電影配樂開頭段特別使用了琵琶、太鼓、三味弦、尺八、十三弦箏等代表日本民樂的幾種樂器。不過,日本民樂只是序曲。在影片中間,百鬼丸奮力斬妖除魔時,樂風忽然大變,背景音樂居然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西班牙探戈舞曲,表現出百鬼丸與魔共舞的瀟灑。影片最後,百鬼丸殺死父親醍醐景光的那段,音樂又變成了凝重的歐式管弦交響樂,很好地烘託了電影悲壯的氛圍。(《華西都市報》楊帆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