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本病好發於20~40歲性活躍期的已、未婚女性可無性亂史。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又認為與陰莖珍珠疹是類似疾病,屬於異常化生亦有認為是念珠菌感染亦可能與長期慢性非特異性刺激有關,均未能確定。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人認為屬於異常化生。或長期慢性非特異性刺激有關。
臨床表現
1.對稱分布於雙側小陰唇內側,少數亦可累及陰道前庭、處女膜、尿道口或陰道口。
2.損害為針頭至粟米大小正常黏膜色或淡紅色小丘疹,性質柔軟密集如魚子狀,但不融合亦可有柔軟絲狀、乳頭狀及息肉狀者,表面光滑無角化亦無根蒂,缺乏自覺症狀或有輕重不等癢感。5%醋酸溶液塗布不發白
3.本病有自限性,可長期無變化。
4.好發於20~40歲性活躍期的已、未婚女性可無性亂史。已婚婦女患者常有白帶過多史。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主要與尖銳濕疣鑑別。尖銳濕疣患者常有性亂史。損害呈乳白色,常增大如菜花狀,多有根蒂,表面有惡臭,觸之易出血。5%醋酸液塗布呈白色組織病理有明顯角化過度及廣泛角化不全。棘層上部可見凹空細胞。電鏡下觀察可見病毒顆粒。
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輕度肥厚,棘細胞層有不同程度乳頭瘤樣增生,表皮突增寬,向真皮中延伸。棘層淺層細胞內有明顯的空泡形成。胞核無深染、核固縮、變性無凹空細胞及病毒顆粒。基底層細胞除可見水腫外,排列正常。真皮結締組織增生,血管擴張,又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
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表皮表面有薄層角化不全細胞,胞膜增厚胞質中細胞器消失,基質的電子密度高低不一,核固縮。棘細胞層淺層常含有多少不等的糖原細胞,未見凹空細胞及病毒顆粒,基底細胞有時呈指狀或分支的胞質形突起向真皮中延伸,周圍有完整的基膜包繞。真皮內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
治療
本病為良性,有自限性,無需治療雷射治療易致瘢痕,以不用為宜。
預後
本病有自限性,可長期無變化 。
預防
注意陰部衛生,潔身自愛,不要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