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組成
主要島嶼有卡爾帕索斯、卡斯特洛里佐、卡索斯、帕特莫斯、阿斯梯帕萊阿、利普西、尼西羅斯、蒂羅斯、羅得和科斯等。這裡的古蹟保存較為完好,聖十字軍以及其他古事件的遺蹟還依稀歷歷在目。羅得島
多德卡尼斯群島的最大島嶼,位於愛琴海最東部,與土耳其隔馬爾馬拉(Marmara)海峽相望。面積1,398平方公里(540平方哩)。海島北端的羅得市為佐澤卡尼索斯州首府。有西北-東南走向山地貫穿該島,阿塔維羅斯(Ataviros)峰海拔1,215公尺(3,986呎)。古時島上多蛇,其名當取自腓尼基語「埃羅德」(erod,蛇)。冬季平均氣溫10℃(50℉),四季多風,故島上多風車。科斯島
位於愛琴海東南,是多德卡尼索斯群島中的第二大島(次於羅得島)。面積288平方公里。人口2萬(1981)。主要城市科斯在北岸,人口1.2萬(1981)。最高峰迪卡伊沃斯山海拔846米。南部為起伏的石灰岩山地,北部沿海為肥沃低地,有普里翁山泉水灌溉。產葡萄、無花果、油橄欖、玉米、甜瓜、菸草等,均有出口。多地震,1933年大地震使科斯市損失慘重,後重建。卡爾帕索斯島
主要城鎮皮加賈(Pigadhia)在島南部,鄰近皮加賈灣。1306~1540年前後被威尼斯人統治。後被土耳其人占領。1912年為義大利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歸屬希臘。島上多岩石,除南部以外無樹木。居民大多從事農業、園藝和畜牧業,有少量漁業。當地語言中兼有古代多里安語和現代義大利語辭彙,近似羅得島和賽普勒斯方言。北部地區男人仍穿傳統服裝從事勞動。人口5,957(1991)。帕特莫斯島
多德卡尼斯群島中最北、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11平方哩)。最高點聖伊利亞山(Oros AyiosIlias)269公尺(883呎)。主要城鎮帕特莫斯位於中南部山嶺上。早期相繼由多里安人(Dorian)和愛奧尼亞人拓居。羅馬統治時期為流放地,最有名的流放者為第四福音的作者使徒聖約翰(中文《聖經》作撥摩)。在中世紀,可能因受薩拉森人(Saracen)襲擊而被遺棄。1088年拜占庭皇帝亞歷克賽一世·康尼努斯(Alexius I COMNENUS)將該島授予一修道院院長,在該島南部修建一修道院。1207~1537年威尼斯人統治時期修道院的自治地位得到承認。1537~1912年土耳其占領期間,僧人須納貢。修道院周圍的居民點發展成斯卡拉港(Skala)。島上無常年河道,而水泉甚多。出產葡萄、穀物和蔬菜,但不能自足。經濟以打撈海綿為主。建有神學學校(1669)。1999年帕特莫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經濟特產
經濟
除羅得、科斯兩島之外,多德卡尼斯諸島都深受濫伐森林及地表水匱乏之害。經濟上以捕魚、造漁輪及潛水海綿打撈為主。幾個大島上旅遊業有較大發展,並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羅得島和科斯島則多水果、油橄欖、小麥等,且有出口。特產
羅得島特產為手工縫製的地毯、花毯,海撈海綿等為卡姆里諾斯島的特產。旅遊景點
林多斯城堡
從羅得出發乘坐巴士大約一個小時即可到達林多斯。它是位於羅德島的三個古代城邦之一,它的衛城位於面臨愛琴海的石山上,在中世紀作為城堡被使用。科斯島城堡
這裡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大約公元前460-375年,古希臘醫學家,主張以經驗為基礎的醫術,奠定了醫學的基礎)的出生地,包括醫藥神埃斯科拉庇俄斯的神殿在內,還完好的殘留著從羅馬時代島騎士團時代的城堡、公館、神殿、拜占庭樣式的寺院等。聖約翰修道院
聖約翰修道院仿佛宏偉的城堡般建造在位於帕多莫斯島高地上的城市中。11世紀,克里斯特多洛斯修行僧侶為了紀念聖約翰而創建了聖約翰修道院,以後又繼續增建,通過利用壁畫進行內部裝飾,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為止。被保存在該修道院的壁畫和聖像、刺有金銀刺繡的典禮服、寶石類、古文書全都是拜占庭時代以後及拜占庭時代的珍貴文物。
歷史沿革
主權歷次轉移
群島的名字源於最初認為這組群島由12個大島(在希臘語中,“多德卡尼斯Dhodhekanisos”意為“12個島嶼”)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事實上,群島有14個主島,40多個小島。多德卡尼斯群島是古希臘的一部分,與土耳其國境緊鄰,自古以來便是歐洲與小亞西亞聯繫和貿易的交通要道。其中羅得島和科斯島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在歷史裡,多德卡尼斯群島一直處於希臘的文化圈內,直至希臘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十二群島首次離開希臘文化圈,仍然保留在奧斯曼帝國。
1908年,為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12個島嶼聯合起來(羅得島、科斯島Kos、卡爾帕索斯島Karpathos、帕特莫斯Patmos、蒂洛斯tilos島、錫米島Symi、哈爾基Chalki島等),最終擺脫了土耳其人的統治。。
1911年爆發意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多德卡尼斯群島又成了義大利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德卡尼斯群島曾先後被義大利和德國軍隊占領。
1946年巴黎外長會議決定將該群島歸還希臘。
多德卡尼斯群島之戰
1943年7月10日,盟軍繼北非戰役大獲全勝後,又在歐洲發起西西里島登入戰役,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土崩瓦解,由巴多格里奧將軍領導的新政府退出軸心國陣營,9月8日,與盟軍在阿爾及爾達成了停戰協定。隨著墨索里尼的垮台,很多東南歐原來由意軍占領的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這一點引起了盟軍和德軍的共同關注,為了搶占“墨索里尼的遺產”——位於愛琴海上具有戰略意義的多德卡尼斯群島,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
經歷了反覆無常的殊死搏鬥,盟軍傷亡慘重,而德軍也以極大的代價奪取了群島。然而,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牽制了很大一部分德國後備軍,從而使科西嘉島和撒丁島成了盟軍意外的禮物,最終德軍在義大利戰場深深地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