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礦床
正文
地球外生成礦作用形成的礦床。它是岩石圈的表層與大氣、水以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物質的改造、遷移和富集的產物。外生礦床的成礦物質主要來自地殼表層,有一部分是地內物質通過火山、噴氣或熱泉帶到地面的,也有的是生物作用的產物。成礦物質的搬運介質主要是水,其次為風力和生物作用,並在適宜的地點富集成礦。外生礦床包括全部煤、石油和天然氣礦田(床),絕大部分錳礦和鋁礦,大部分鐵礦和鈷礦以及一部分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礦床,還有重要的農肥和化工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床。
外生礦床的主要特點在於它的形成過程都是在地表條件下進行的。這裡的溫度和壓力都較低,一般不超過100℃和20個大氣壓,但這不大的變化範圍,仍然是某些物質的改造、遷移和富集的重要因素。水是外生作用最重要的介質,水溶液的酸鹼度(pH)和氧化還原電位(Eh)在外生條件下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變化,也是促進物質分異富集的重要因素。外生條件下膠體分布廣泛,它那很強的吸附能力和離子交換能力是一些元素富集的另一種重要方式。此外,地表的生物活動也可使某些物質聚集,或改變溶液的物理化學條件,從而有利於成礦物質的沉澱。
上述外生作用的各種因素基本上決定於自然地理條件,主要是地貌、氣候及其影響下的水文、植被等。在不同的地理條件下,地殼表層發生的不同的地質作用可以分為風化作用和沉積作用,前者破壞了地表岩石,改變其礦物組成;後者將風化產物運移到適當地點而分別堆積。通過這兩種作用而使某些物質富集成礦,因此外生礦床又進一步分為風化礦床和沉積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