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存器

外儲存器

微型機的外存儲器主要有磁碟和光碟。

外存儲器

目前,微型機的外存儲器主要有磁碟和光碟。
磁碟中主要以硬碟
硬碟硬碟
(HardDisk或FixedDisk)為主,軟碟
軟碟軟碟
(FloppyDisk或Diskette)軟體已退出了歷史舞台。
硬碟內部結構圖如下:
硬碟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1)容量

 硬碟常以位元組(MB,一百萬位元組)和千兆位元組(GB,十億位元組)為單位,市場上常見的硬碟容量多為4.3GB~30.1GB。作為個人計算機最大的數據儲存器,硬碟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而在容量上所受的限制,一方面來自廠家製作更大硬碟的能力,另一方面則來自計算機用戶自身的實際工作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硬碟的選擇應做到容量夠用,有一定盈餘。但現在4.3GB以下的硬碟基本已經被淘汰,因此,目前至少應選10GB以上的硬碟。當前的主流硬碟為20.1GB,以後會逐步向30.1GB過渡。

(2)數據傳輸率

 硬碟的運行速度是購買者最關心的。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衡量硬碟速度的一個重要參數。它是指計算機從硬碟中準確找到相應數據並傳輸到記憶體的速率,以每秒可傳輸多少兆位元組來衡量(MB/s),常見的為10~40MB/s。數據傳輸率通常會受到匯流排速度、硬碟接口等因素的影響,對它影響最大的是硬碟磁頭的讀寫速度。如追求更快的速度或考慮到以後的升級需要,則應選擇支持UltraDMA接口的硬碟。特別是大型檔案使用較頻繁的用戶,更要注意選擇高數據傳輸率硬碟。由於市場上這普通接口和Ultra接口硬碟的價格相差很小,所以,建議儘量購買支持UltraDMA100的新型硬碟,即使你目前的主機板不支持UltraDMA(Inter430HX、VX及其更低檔次的主機板),經測試,這種硬碟的速度依然略高於普通硬碟。一旦以後將主機板升級至TX甚至更高水平,該硬碟就可大顯身手了。

(3)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計算機在發出一個定址命令,到相應目標數據被找到所需時間,我們常以它來描述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平均尋道時間越小,硬碟的運行速率相應也就越快。一般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在7.5~14ms。IDE接口的硬碟應在9.7~12ms,請在購買時務必看清。

(4)硬碟高速快取

 與計算機的其他部件相似,硬碟也通過將數據暫存在一個比其磁碟速度快得多的緩衝區來提高速度,這個緩衝區就是硬碟的高速快取(CACHE)。硬碟上的高速快取可大幅度提高硬碟存取速度,這是由於目前硬碟上的所有讀寫動作幾乎都是機械式的,真正完成一個讀取動作大約需要10ms以上,而在高速快取中的讀取動作是電子式的,同樣完成一個讀取動作只需要大約50ns。由此可見,高速快取對大幅度提高硬碟的速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理論上講,高速快取當然是越大越好,但鑒於成本較高,一般為256KB~2MB。因此您在選購是最好選擇帶有2MB快取的硬碟。

(5)硬碟主軸轉速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從而提高硬碟的運行速度。一般硬碟的主軸轉速為3600RPM~7200RPM(轉/每分鐘)。對IDE接口的硬碟,其轉速至少應選5400RPM的。7200RPM的硬碟雖然價格稍高,但可以說是物有所值,千萬不要為了幾十塊錢而因小失大。

(6)單碟容量

 硬碟中的存儲碟片一般有1~4片。每張碟片的磁儲存密度越高,則其達到相同容量所用的碟片就越少,其系統可靠性也就越好。同時,高密度碟片可使硬碟在讀取相同數據量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速度。

(7)柱面數(Cylinders)

 柱面是指硬碟多個碟片上相同磁軌的組合。

(8)磁頭數(Heads)

 硬碟的磁頭數與盤面數相同。

(9)登入區(Lzone:landingZone)

 登入區是指數據區外最靠近主軸的碟片區域。硬碟的碟片不轉或轉速較低時磁頭與表面是接觸的。當轉速達到額定值時,磁頭以一定的“飛行”高度浮於碟片表面上。登入區的線速度較低,碟片啟動與停轉時磁頭與碟片之間的磨擦不很劇烈,加之該區內不記錄用戶數據,即使碟片表面被擦傷了,也不影響正常使用。故被選作磁頭的登入區。

(10)扇區數(Sectors)

 硬碟上的一個物理記錄塊要用三個參數來定位:柱面號、扇區號、磁頭號。硬碟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位元組。

(11)耐用性

 耐用性通常是用平均無故障時間、元件設計使用周期和保用期來衡量。一般硬碟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大都在20~50萬小時。
光碟(disc)的存儲量很大(一般在600MB以上,大的可到幾十G),一張光碟有相當於幾百至上千片軟磁碟的存儲容量,且存取速度快,沒有磨損,存儲的信息不會丟失,可以用來存儲需要永久保留的信息,目前已成為微型電子計算機常用的外存介質。
外存儲器是一種既可用作輸入,也可用作輸出的外部設備。

其他外部設備

(1)聲音卡(soundcard)

聲音卡是專門處理音頻信號的接口電路板卡。它提供了與話筒、喇叭、電子合成器的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將模擬聲音信號數位化採樣存儲,並可將數位化音頻轉為模擬信號播放。

(2)視頻卡(videocard)

視頻卡是專門處理視頻信號的接口電路板卡。它提供了與電視機、攝像機、錄像機等視頻設備的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輸入的視頻信號送進計算機,記錄下來,也可以把CD-ROM或其他媒體上的視頻信號在顯示器上播放出來。

(3)網路卡(networkcard)

網路卡也叫網路接口卡(NIC:NetworkInterfaceCard)。在區域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的擴展槽中都要安裝一塊網路卡,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互連。

(4)數據機(modem)

數據機是可將數位訊號轉換成模擬信號,以適於在模擬信道中傳輸,又可將被轉換的模擬信號還原為數位訊號的設備。它將計算機與模擬信道(例如現有的電話線路)相連線,以便異地的計算機之間進行數據交換。
數據機分內置式和外置式兩類,傳輸速率有28.8kb/s、33.6kb/s、56kb/s等。

(5)掃瞄器(scanner)

掃瞄器
掃瞄器掃瞄器
是一種輸入設備,它能將各種圖文資料掃描輸入到計算機中並轉換成數位化圖像數據,以便保存和處理。掃瞄器分為手持式掃瞄器、平板掃瞄器和大幅面工程圖紙掃瞄器三類。主要用於圖文排版、圖文傳真、漢字掃描錄入、圖文檔案管理等方面。

(6)光筆(lightpen)

一種與顯示器配合使用的輸入設備。它的外形像鋼筆,上有按鈕,以電纜與主機相連(也有採用無線的)。使用者把光筆指向螢幕,就可以在螢幕上作圖、改圖或進行圖形放大、移位等操作。
光筆光筆

(7)觸控螢幕(touchscreen)

觸控螢幕是一種附加在顯示器上的輔助輸入設備。藉助這種設備,用手指直接觸控螢幕幕上顯示的某個按鈕或某個區域,即可達到相應的選擇的目的。它為人機互動提供了更簡單、更直觀的輸入方式。觸控螢幕主要有紅外式、電阻式和電容式三種。紅外式解析度低;電阻式解析度高,透光性稍差;電容式解析度高,透光性好。

(8)繪圖機(plotter)

一種圖形輸出設備,與印表機類似。繪圖機分筆式和點陣式兩類,常用於各類工程繪圖。
此外,一些科技新產品,例如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等也已經列入計算機的外部設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