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外交與建築定 價:¥59.80作 者:簡·洛菲勒(著) 袁海濱(譯)
出 版 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
出版時間:2010-10-1
I S B N:9787509513194
內容簡介
顯示全部信息作者簡介 簡·洛菲勒,美國馬里蘭大學榮譽課程客座副教授,講授歷史景觀和建築課程。代表作為《外交與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Diplomacy: Building America’s Embassies,1998年出版)。她還在《外交政策》、《新聞周刊》、《建築實錄》,以及《紐約時報》、《建築歷史學家協會專刊》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大量有關使館建築和安防問題的文章。此外,她還就相關主題參與撰寫了《聯合國》(1999年)、《華盛頓的大使官邸》(2003年)、《建造外交》(2004年)。她亦曾在美國國會作證,陳述建築作為公共外交組成部分的重要性。洛菲勒畢業於韋爾斯利學院,擁有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城市和地區規劃碩士學位,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國文明專業博士學位。她和她的丈夫現居美國華盛頓特區。袁海濱,出生於197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碩士學位。2005—2008年在中國駐美國使館和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先就職於外交部行政司。
媒體評論 貝聿銘:我參與美國駐外使館的設計已是多年前的事了,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年代,安全性曾是美國駐外使館最重要的,這對建築設計的制約很大。使館建築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要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及文化,又需尊重所在國的人文環境,是二種文化的完美結合。使館建築也是國與國之間外交關係的寫照:新建成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便體現了日益增強的美中關係。我很高興有機會參與了美、中兩國駐外使館的設計,時代不同,國籍不同,形式不同,而其建築的特殊性是它們的共性。張頎(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本書是一部全面揭示美國使館建設歷程的專著,由於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和強悍活躍的國際形象,使得對其使館建築的解析非常令人期待。該書以外交為背景點評建築,從建築的角度解讀外交,對各個時期代表性的美國使館建築風格和建築形態進行了充分論述,對圍繞使館建築的外交風雲進行了回顧,為讀者勾畫了外交與建築這兩個領域的交集。霍華德·法恩曼(《新聞周刊》首席政治記者,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評論員):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想向世界傳遞什麼信息?簡·洛菲勒敏銳地在一個至關重要卻又常被人忽視的領域——美國使館建築中探尋答案。沒有比建造使館更重大的政治活動,同時,也沒有比使館更為複雜的建築。從國會山卑鄙的猜忌到現代主義設計的進步觀點,洛菲勒以其自身淵博的才識,伴以可讀性極強的論述,闡釋了美國政府何以憑著鋼鐵與石頭在沉浮衰榮中盡展美國的海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