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夏皇梅,建蘭,梅瓣,名品。夏皇梅為四季蘭八大銘品之首
。
特徵
花莛挺立,高15-24cm,黃綠色;一莛著花3-6朵,排列鬆散;花序基部鞘底色黃綠,微被紫紅色筋紋;花苞片長闊,顏色與花莛相近;萼片(外三瓣)長圓形,基部狹,向
前漸闊,2/3處最闊,前端收狹且緊邊,尖端成對摺狀,中線部分外凸,萼片長1.6-2.0cm,寬0.7-0.9cm,色黃綠,偏黃;花瓣(捧心、捧瓣)較萼片短小,與唇瓣(舌)同時分立於蕊柱(鼻頭)三側,並緊靠蕊柱,花瓣基部狹長,從中部起緊邊,前端圓鈍,起深兜,兩花瓣前端分離大,蕊柱頂明顯外露,花瓣淺黃色,其中下部、蕊柱腹部具均勻的紫紅斑紋;唇瓣短圓,中裂片前端微下掛,明顯增厚,邊緣微內卷呈淺兜,側裂片不明顯,唇瓣底色淺黃,兩側密被紫紅色紋,並且透於外部;花直徑1.8-2.2cm。
歷史
據四川郫縣蘭協顧問(原副會長)楊澤宇先生說:1981
年前後在郫縣購的該種,賣草者可能是周邊山區的,是一大棵下山草(6苗),將它分成3盆,每盆2苗。一朋友見此花好看,很是欣賞,就送他一盆,後來聽說這位朋友的那盆早已栽死。餘下兩盆又丟失一盆,剩下的一盆,幾年後發苗很正常,開花也旺。1986年,四川蘭家鄧承康先生對此花評價很高,就收錄到他編輯的掛曆上,這樣就逐漸傳開了。該花初稱“夏荷梅”(因早期花未定型,外三瓣呈荷形),後成都知名蘭家黃興有先生看中“夏荷梅”,開始批量收購養植,並加以推廣,很快就得到蘭界的認可。黃先生購種時,並不知道確切的名字,就因黃的好看,將其命名為“夏黃梅”後因其有春劍“皇梅”,覺得“皇”比“黃”的字意更好,有“上乘好花”之意,於是就改為“夏皇梅”了。
多年以來,夏皇梅隨著四季蘭的浮沉在風雨中飄搖不定,如今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歲月滄桑沒有淡化固有的色彩,但是經歷過的變故卻在時間的流逝中被人們漸漸遺忘。 1994年,四季蘭市場處在一個由興旺趨向衰敗的交替期。但是四季蘭的交易量卻在這一年增長不少,眾多蘭友紛紛前往各大四季蘭產區,大量收購新種四季蘭。就在雅安市名山縣萬古鄉,一位當地政府官員養了一種新品梅瓣,據說是采於著名的風景區蒙頂山。但是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很值得懷疑。本來希望向這位官員求證此事,無奈他因工作原因調至異地,而且早已不養蘭花,所以如今已無法聯繫。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都聲稱夏皇梅出自名山,但是卻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這是不奇怪的,因為夏皇梅的流轉狀況並非是一條脈絡明晰的直流,而更像是張錯綜複雜的蜘蛛網。萬古鄉的那位政府官員養蘭花完全是業餘愛好,在得到這些梅瓣之後,趁著當時四季蘭還比較好賣,而且價格也不差,所以很快就全部轉讓了出去。這些苗子先是以1200元/苗的價格流到三個名山本地人手中,然後再通過他們不斷向外界出售。買家主要是成都地區的蘭友,同時也有少量苗子被名山本地的蘭友買下。而這三個名山人賣完手中的草後,漸漸就淡出了蘭花界。在前往名山購買此草的蘭友中,包括郫縣的知名蘭家周家長先生。不過周先生沒能買到便宜貨,因為此時的價格已經攀升至3000元/苗。 從1995年開始,整個蘭市跌入了低谷,四季蘭當然也不例外。周家長先生在買下這些草後,馬上遭遇了四季蘭的低潮,所以對此草就不是很重視。在隨後的幾年中,他的這些苗子全部以較低的價格轉讓了出去,而成都蘭家黃興明先生就是買家之一。黃先生獲得此草後,因其尚無名號,便取“夏季開花,色澤鮮黃”之意,將其命名為“夏黃梅”。由於當時的四季蘭市場很不景氣,黃興明先生在取名的時候也就沒有做過多的推敲。也正緣於此,“夏黃梅”與黃興明先生命名的另一個品種“春劍·皇梅”被人誤會了,所以才有了現在這個流傳更廣、認同率更高的稱呼“夏皇梅”。這當然是兩個字同音異形所致,不過這樣一個美麗的誤會帶給蘭友的更多是欣喜。實際上,有關夏黃梅的誤會並沒有結束。由於夏黃梅的外形與雅梅較為接近,所以又有了兩種花同源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雖然沒有人拿出確鑿的證據,但是名山的很多四季蘭確實來自雅梅的產地總崗山,尤其是瓣型花。據雅安市蘭花協會秘書長陳大明先生介紹,雅梅是合江鎮農民李進華分兩批開採的。陳大明先生買走的是第二批種,而第一批種正是賣給了名山人。至於這其中是不是混有夏黃梅就無從考證了。不過這兩個品種並不相同,雖然花型相似,但是葉片上的區別是比較明顯的。如謎一般的身世並沒有影響夏黃梅的精彩。正如一個漂泊多年的浪子,雖然容貌依舊,但是再一次走過他的身邊,卻發現有很多複雜的感覺,身處其中的人應該會被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