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述
夏武平先生於1945年畢業於私立燕京大學生物系 。1956年 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原國立北平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 ( 工作 )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助理研究員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秘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研究室副主任 、主任 。 1966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員 、動物生態研究室主任 、所長 、名譽所長 。1978 年起,曾任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動物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獸類學會理事長 、《獸類學報 》、 《高寒草甸生態系統 》和 《高原生物學集刊 》 主編 、《生態學報》副主編。
早期研究
夏武平先生早年在北平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從事腹足類和魚類學研究 , 新中國成立後的 1949年 12月接受國家任務,開始進行鼠疫防治的研究工作,並從事齧齒動物分布 、 習性及生活史的調查與研究, 成為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首位涉足動物流行病研究領域的推動者 。
調查美軍細菌武器
1952年美軍在朝鮮和我東北地區捍然使用細菌武器,中國科學院當即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科學調查,夏武平先生於同年 6月初赴東北參加反細菌戰工作 ,目的在於鑑定一種美軍投下的小田鼠,結果公布於 “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附屬檔案 ” 中 。
專注生態學研究
20世紀 50年代 , 夏武平先生做了大量鼠類生態學的研究工作,包括小興安嶺紅松直播防治鼠害的研究和流行性出血熱宿主動物調查 。最有影響的當推帶嶺林區鼠類種群的數量動態及其影響因子研究 ,是國內最早開展的系統觀測工作,隨後根據 22年觀測資料提出的數值模型分析,發現棕背鼠平 3年出現一次數量高峰的種群變動規律 。從 1957年開始,夏武平先生在 《動物學報》 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齧齒動物生態學論文 。上述研究對推動我國鼠類種群生態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 。
1962年初,在壽振黃先生與夏武平先生主持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動物生態學研究室, 對我國獸類學的發展,尤其是齧齒動物生態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提出組建鼠類生態學研究組的規劃 ,明確了種群動態及其調節研究為其核心目標 ,積極從野外種群觀測 、 實驗生態與鼠害防治實踐方向尋求相結合的發展空間 。並於1963年開始在內蒙古草原及其農牧交錯區先後建立 2個長期的定位工作點 ,建成鼠類營養分析室、 生理生態實驗室和鼠類行為觀察池 , 強調實驗室內的結果力求在自然種群中得到驗證 。
提出鼠害新觀點
夏武平患有眼疾,視野狹小,沒有餘光,到晚年更是失明,被人戲稱“鼠目寸 光”。但是他領導建立了海北生態系統研究站,為國內生物界培養了許多人才。這些都表明,他極有遠見。
1967年,我國新疆小家鼠大爆發。當時已是中科院西北高原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的夏武平被派往新疆,開始研究鼠害規律以及防治辦法。夏武平和其他科研人員在石河子、木壘等八個縣,實行定點觀測,研究當地老鼠的繁殖規律與生活習性,並使中科院將這種觀測持續了16年。這一年的鼠害,讓當地的老百姓心有餘悸。
夏武平指導科研人員在最為嚴重的瑪納斯縣利用毒藥下餌殺老鼠。但他認為,用毒是權宜之計。要使用毒性比較輕、殘留比較少的藥品,防止老鼠的天敵因為吃了帶毒的老鼠而死亡,給鼠害造成惡性循環。
同時,夏武平制定了一系列鼠害的防治辦法。“主要是宣傳,讓人們改變觀念。提倡農民精耕細作,要顆粒歸倉,不給老鼠產生富餘的食物。”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原科研人員辛光武對本報記者說,“新疆這邊的農業比較粗放,地很貧,他們是廣種薄收,畝產很低,而且當年鼠害主要還是當時鬧革命,趕上秋收,地里沒有收乾淨,潑灑了很多糧食,成為了老鼠的溫床。”
另外,向民眾宣傳老鼠的習性,掌握老鼠的規律,也是一個重要的辦法。“當時,我們的另一項工作就是,辦簡報,宣傳知識,告訴老百姓老鼠愛吃什麼,什麼季節應該防治。”辛光武說。
到1968年,這場小家鼠大爆發的猛烈勢頭被壓制下去。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鼠害以後不會再發生。夏武平提出了鼠害治理的生態觀,他認為鼠害多在生態失衡的情況下產生,同時也提出了一個異於其他人的觀點:凡鼠都有害的觀點是錯誤的,鼠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功能十分複雜。
“鄭作新先生(鳥類學家)首先提出了麻雀不是害蟲,夏武平第一個提出了老鼠不能滅完。”辛光武說,“他認為,老鼠是食物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老鼠有害,但它也是其他中型動物的食物,如果真把它們都消滅掉了,那么這些中型動物就沒有了食物,也是會滅亡的。”
夏武平認為,如果加上藥物和大量的消滅,會使老鼠產生一種逆反狀態。只要保持生態的固有平衡,不要有意識地去破壞,就可以防治鼠害 。
紮根西北
1966年夏武平先生調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 , 從此紮根高原 , 以自己的遠見卓識為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衝破重重阻力 , 率先成立了生態研究室 ,並在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建立了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定位站 , 推動了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開創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的先河 。此外 , 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 , 以 1968年發生的新疆小家鼠大爆發為契機 , 連續 16年對小家鼠種群動態進行了觀測 , 開展了種群動態的預測預報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 、開拓性的工作 。
1973年 ~ 1980年, 夏武平先生組織從事鼠害防治和鼠類生物學的研究人員 , 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彙編成 《滅鼠和鼠類生物學研究報告 》 ( 共 4集 ) 。 從1976年開始生態系統生態學和人口學研究。1980年他倡導成立了中國獸類學會 , 並主持創辦了 《獸類學報 》。在他的領導下,1981年始 , 出版發行了 《高寒草甸生態系統 》 ( 共 4 集 ) , 1982 年出版發行了《高原生物學集 》。80年代他在大熊貓的研究、高原鼠類血清和血紅蛋白的研究、動物節律和生態位的研究,社會經濟複合系統的研究、關於人類生態的研究等等都有開創性的工作。他主持和參加的鉤端螺鏇體病的病源學及流行病學研究 — — 長江三峽和湖北神龍架自然疫源地調查 、 中國動物志 、 韓戰反對美帝細菌戰的研究工作 — — 昆蟲和田鼠部分等項目 , 獲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長爪沙鼠綜合防治方法及套用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 《高寒草甸生態系統 》第一集和第三集分別獲 1986年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 199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
夏武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獸類學家和動物生態學家 。他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獸類學和動物生態學發展事業 。即使在晚年雙目失明的情況下 , 他克服了肉體和精神上的寂寞和痛苦 , 以其頑強的意志和學識仍繼續為中國獸類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基於他的傑出貢獻和學術指導作用 , 夏武平先生被公認為是我國獸類學和齧齒動物生態學的開創者與奠基人 。
演繹“氂牛精神”
“忍處惡劣的條件,食低矮的青草,提供濃郁的乳汁,充當高原的船舶,不畏艱苦,忍辱負重,不計報酬,但求貢獻。這種氂牛精神正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追求。”——夏武平先生為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定位站題寫的“氂牛精神” 。
人物評價
一個學者,在自己的國家開創了一片事業,發展了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創建了一批隊伍,影響了幾代人,這才是一個學者的責任,這才是大科學家的風采,他的名字是要寫在我國科學事業發展史冊上的。
在中國動物學界、動物生態學界,尤其是在獸類學界,夏武平的名字是響噹噹的。——王德華
夏先生嚴於律己、胸懷坦蕩、樂於助人、甘當人梯的高尚品質是我們科學工作者學習的榜樣,他對我國獸類學和動物生態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遠載入史冊。——《獸類學報》編輯部。
著作
著有《紅松直播防鼠害研究工作報告》、《大興安嶺和嫩江地區流行性出血動物宿主的調查研究》、《中國經濟動物志--獸類》,編有《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滅鼠與鼠類生物學研究報告》、《中國動物圖譜-獸類》、《高原生物學集刊》、《靈長類研究與保護》等。譯有《生物學譯叢》3集。創辦《獸類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