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曰瑚

夏曰瑚

夏曰瑚,字膚公,號塗山。江蘇淮安山陽人。明思宗崇禎四年(1631)辛未科陳於泰榜進士第三人。夏曰瑚少年時,以文章享譽諸生之中。高中探花後授翰林編修。奉命冊封江川藩王,饋贈一無所受。可惜為官不久,正待重用,夏曰瑚卻以疾歸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夏曰瑚,今響水縣張集鄉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2年),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探花及第,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在京不幸病逝,時年三十五歲。

歷史記載

《東陵始末》一書中有一段關於夏曰瑚得中探花的記載:明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淮安府的夏曰瑚與趙士春同赴京城會

夏曰瑚夏曰瑚

試,考試成績不分上下,夏曰瑚的房師(相當於現在的監考)淮安府推官孫肇興竭力推薦夏曰瑚,並將夏取中頭卷,本意是對趙士春、夏曰瑚二人再進行推敲,孫認為:“兩君皆為名臣後,不可軒輊也。”但主試認為孫做法不妥,有庇護夏之嫌,結果這一年夏、趙兩人都未考中。又過三年,這年是辛未年(公元1631年),夏曰瑚、趙士春又進京趕考,夏因成績優異,終於以第三名及第,得中探花,而趙士春仍名落孫山。甲戌年(公元1634年)會試,趙士春仍未考中,一直到丁丑年會試,夏曰瑚這時已擔任了房師,趙士春才得中探花。
夏曰瑚中探花後,一直留京在翰林院任編修,由於其學識淵博,文彩深厚,忠於職守,深得皇帝寵愛。崇禎七年九月三十日(公元1634年),為表彰夏曰瑚功績,明思宗朱由檢以京甲一號、京甲二號誥封夏曰瑚親屬,封夏曰瑚之父夏德為文林郎,封夏曰瑚嫡母(父親的正妻)景氏為“孺人”,封夏曰瑚生母聶氏為“太孺人”,同時封其妻黃氏為“孺人”。誥封中對夏曰瑚也給予很高的評價,誥封中曰:“爾翰林編修夏曰瑚,器姿弘達,蘊藉深醇,專經之名,冠絕鄉國,萬言之對,鼎薦軒墀爾乃。”可見夏當年在京城、家鄉是很有名氣的。
崇禎十年會試,夏曰瑚擔任了房師,剛開考不久,突然患上惡性痢疾。會試乃國家大事,馬虎不得,一開始夏曰瑚還咬牙堅持,但不久便漸漸支持不住,不一會竟昏倒在考場上,再等別人發現,趙士春等同窗好友前往探視時,夏曰瑚口已不能言,後竟卒於考場。
夏曰瑚遺物探花公朝笏及明崇禎七年京甲一號、京甲二號誥封兩幅歷經360多年滄桑至今保存完好,一直由其後裔張集鄉彭莊村的夏文友收藏,曾多次在縣展出,1987年被淮安市博物館徵集,現存於館中。

悠久軼事

夏曰瑚回到家鄉後,於湖濱修建“恢台園”,溪水亭台,曲折通幽,高樹映日,閒情雅趣。每日與親朋故舊飲酒賦詩,從不過問家人

夏曰瑚故居夏曰瑚故居

生產與生活。他在家鄉的這一段生活可從他的“恢台園成”詩中看出:傍水成幽築,誅茅得草堂。所期垂釣處,儼似浣花莊。楊柳月初上,薜蘿風正涼。何能謝纓冕,讀易濯滄浪。只可惜第二年夏曰瑚便去世了。
夏曰瑚為儒生時,侍奉雙親至孝,父母去世後,他結廬墓側。傳說地方一少年看不慣夏曰瑚的一本正經,一日約夏曰瑚賞月,不知不覺之中帶他登上了一座妓院小樓。夏曰瑚當時不明真相,哪知這少年已事先給了妓女許多錢,令妓女勾引夏曰瑚並將房門反鎖。妓女使出渾身解數,但夏曰瑚終未就範。這少年才從心裡真的佩服夏曰瑚的為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