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幼男

夏幼男

dation Scien Scien

夏幼南 1965年出生,畢業於江蘇省靖江中學,1982年考入化學物理系,1986年獲得,1987年獲學士學位,1990年獲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非線性光學材料碩士學位。1991年夏幼南赴美留學,1993年,獲賓州大學無機化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學位,師從George M. Whitesides教授,論文題目是“Soft lithography: Micro- and Nanofabrication Based on Microcontact Printing and replica Molding”。 96-97. 7做博士後研究,97. 7起在美國化學系任助理教授,他的課題組目前承擔研究項目5項,經費達32萬美金。已在《Science》,《Nature》,《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刊物上發表了50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24篇,其中包括在《Angew. Chem. Int. Ed.》及《Annu. Rev. Mater. Sci.》等重要刊物上發表了六篇特邀綜述論文。文章發表後,引用八十餘次。1997年因科研成績突出在美國1997年在美國獲Dreyfus New Faculty Award和ICI Student Award finalist獎。主要研究領域是納米結構材料,發明和發展了軟刻技術,使用彈性材料作為模子或印章來製作納米及亞微米結構。
主要工作創新點包括
(1)將圖形化技術發展到功能高聚物的加工與套用。使用具有連續網狀的管道結構的彈性模板,製備不同圖形的聚合物無支撐薄膜,文章發表在《Nature》上。
(2)用彈性模子作為模板製備出多元的微米、亞微米光學表面,可用來製備具有比常規方法更小周期的衍射光柵;製備平面或曲面的有梯度的閃爍衍射光柵,其周期隨位置連續改變。可以在接近半球體的表面上製備圖形化的結構。可以製備正交的微透鏡陣列。這些多元的圖形化的微結構用其他方法難以製備。工作發表在<>上。
(3)發現了一種新的控制生長微觀圖形化的定向陣列的介孔(mesoscopic)SiO2的方法。該方法可以用來在非導電性的基片上製備定向排列的、具有任意微觀結構的介孔管(mesoporous channels)。文章發表在《Nature》上。
(4)發展了一種新的微刻(microcontact printing)方法。將微刻技術發展到亞微米範圍而不需高分辯率的光刻技術,利用反應液在固體表面可控制的活性擴展,降低通過微刻技術製得的結構的尺寸。文章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軟刻技術能製作的最小結構在30nm, 而目前用光刻能製作的最小結構在於250nm左右,因此這種技術可望用於末來的納米電子元件的製作,將提供更小的,更快的三極體及其它電子元件。另外,此技術還可以用於曲面結構的製作和其他材料微加工,這對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對信息工業和微電子、光電器件的製備具有非法重要的意義。
宣布,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化學系教授夏幼南因其在化學、物理以及納米材料套用方面的卓越成就,榮獲2005年度貝克蘭獎。頒獎宴會於11月10日在新澤西州茉莉山莊的朗訊公司總部進行,夏幼南受邀出席,並在頒獎座談會上做主題演講。貝克蘭獎用於獎勵純粹化學或工業化學的傑出成就,該獎僅包括五千美元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獎金雖微薄,獎章卻成色十足,被認為美國界最高榮譽。根據美國化學會資料,夏幼南是六十年來第一位獲貝克蘭獎的華人化學家。
榮獲貝克蘭獎之前,夏幼南已獲得多個學術界獎勵,他1997年因科研成就獲德雷福新教授獎(Dreyfus New Faculty Award);1999年,獲得美國化學會拉梅爾獎(Victor K. LaMer Award);2000年,他連續獲得斯隆研究獎(Research Fellow)、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傑出青年教授獎(Faculty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帕克基金會(the 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科學工程研究獎(Fellow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夏幼南的一位學生接受採訪時稱讚,夏幼南對於科研趨勢有著非同尋常的敏銳,“是一位嚴格而仔細的教授,也是挺好的導師,特別關心學生”。夏幼南教授一直關注祖國科技發展。夏幼南作為國際著名的懷利(WILEY)出版公司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編委,組織出版了該刊物的中國專輯,以五星紅旗為封面,集中展示了我國材料科學前沿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2005年作為中國科大為引進依託單位的微尺度物理化學研究團隊,獲得中國科學院“海外知名學者”稱號。
夏幼南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大事年表1965年出生 1986年Guo-Mo-Rou Award for the Best Student 1987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化學) 1988年Stone-Corporation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Study(by:Gradu 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0年獲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非線性光學材料碩士學位 1991年夏幼南赴美留學 1993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無機化學碩士學位(導師為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Alan G. MacDiarmid教授) 1996年獲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博士學位,導師為George M.Whitesides教授 論文題目是“Soft Lithography: Micro- and Nanofabrication Based on Microcontact Printing and Replica Molding” 1996-1997.7做博士後研究 1997.7夏幼南出任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化學系,先後任助教授、教授 1997年Camille and Henry Dreyfus New Faculty Award 1997年ICI Student Award Finalist獎 1999年ACS Victor K. LaMer Award(美國化學會拉梅爾獎), 1999年Overse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00年NSF Early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 (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傑出青年教 授獎) 2000年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 (斯隆研究獎) 2000年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ellow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帕克基金會 科學工程研究獎) 2002年Camille Dreyfus Teacher Scholar 2005年因其在化學、物理以及納米材料套用方面的卓越成就,榮獲Leo Hendrik Baekeland Award (貝克蘭獎)。貝克蘭獎用於獎勵純粹化學或工業化學的傑出成就,該 獎僅包括五千美元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獎金雖微薄,獎章卻成色十足,被認為美國材 料化學界最高榮譽。根據美國化學會資料,夏幼南是六十年來第一位獲貝克蘭獎的華人 化學家。 2005年作為中國科大為引進依託單位的微尺度物理化學研究團隊,獲中國科學院“海外 知名學者”稱號。 2006年NIH Director's Pioneer Award (NDPA),全美有400多位科學家角逐“先鋒獎” ,夏幼南成為13位獲獎者中唯一的化學家。 2006年底美ThomsonScientific公司資料庫發布了近十年材料領域內論文總引用數的研究 人員名單中,夏幼南名列世界第三位 2007年9月到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工作,任教授 夏幼南教授生長在一個教師之家,他的家庭三代人中共有9位教師。在夏幼南的三姐 、外國語學校教師夏幼芳的家中,記者見到了夏幼南的母親陳瑞英。76歲的陳奶奶告訴 學期都是三好學生。夏幼南上高三時,晚上大家都熱得在屋外乘涼,他為了躲避蚊子叮 咬,穿上高筒靴,在煤油燈下揮汗學習。上大學期間,夏幼南學習成績每年都是年級前三名,畢業時獲得該大學的最高獎項:郭沫若獎學金。 張文新是夏幼南上高中時的班主任,他對這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至今仍記憶猶新。夏幼南性格內向,學習刻苦,特別善於思考,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對書本上的知識點,他不但理解概念本身意義,還能掌握概念的延伸和相關知識。 夏幼南教授從事納米技術、材料科學、表面化學研究,多次獲獎。為“Nano Letters”副主編,“Langmuir”“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多個刊物的編委。 夏幼南教授一直關注祖國科技發展。夏幼南作為國際著名的WILEY出版公司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編委,組織出版了該刊物的中國專輯,以五星紅旗為封面,集中展示了我國材料科學前沿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自從1997年在美國化學界展開獨立科研探索以來,夏幼南充分利用交叉科學的機會,大膽而又創新地融匯化學基礎研究於新型納米材料的探索中。他的研究團隊率先嘗試著通過理解和控制納米結構的形成過程而巧妙地設計各種不同形貌規格的納米材料。他們的長期目標是逐步完善納米材料“ 設計規則”,建立大規模生產納米材料的科學平台,從而將“納米技術”造福於電子、光子、催化、信息儲存和藥物等各個領域。 科研方向:nanotechnolog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otonic devices,cell biology (Recently, the group starts to move into cell biology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anomaterials to develop novel tools for studying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Students work collaboratively, develop fundamental skills of these areas, and emerge as generalists.) 截至2008年年初,夏幼南教授總計發表文章近300篇(web of science 搜尋為264篇) SCIENCE,NATURE:3 篇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4 篇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8 篇 ADVANCED MATERIALS:55 篇 NANO LETTERS :31 篇 CHEMICAL REVIEWS:1 篇 CHEMISTRY OF MATERIALS:8 篇 LANGMUIR:15 篇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1 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6 篇 以下為夏的被引用數量最多的前十位文章排名(from:web of science) 1. Xia YN, Yang PD, Sun YG, et al.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15 (5): 353-389 MAR 4 2003 Times Cited: 1556 2. Sun YG, Xia YN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SCIENCE 298 (5601): 2176-2179 DEC 13 2002 Times Cited: 796 3. Xia YN, Whitesides GM Soft lithography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SCIENCE 28: 153-184 1998 Times Cited: 644 4. Xia YN, Gates B, Yin YD, et al. Monodispersed colloidal spheres: Old materials with new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12 (10): 693-713 MAY 17 2000 Times Cited: 631 5. Xia YN, Rogers JA, Paul KE, et al. Un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d patterning nanostructures CHEMICAL REVIEWS 99 (7): 1823-1848 JUL 1999 Times Cited: 616 6. Xia YN, Whitesides GM Soft lithograph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37 (5): 551-575 MAR 16 1998 Times Cited: 352 7. KIM E, XIA YN, WHITESIDES GM POLYMER MICROSTRUCTURES FORMED BY MOLDING IN CAPILLARIES NATURE 376 (6541): 581-584 AUG 17 1995 Times Cited: 298 8. Zhong ZY, Yin YD, Gates B, et al. Preparation of mesoscale hollow spheres of TiO2 and SnO2 by templating against crystalline arrays of polystyrene beads ADVANCED MATERIALS 12 (3): 206+ FEB 3 2000 Times Cited: 275 9. Sun YG, Gates B, Mayers B, et al. Crystalline silver nanowires by soft solution processing NANO LETTERS 2 (2): 165-168 FEB 2002 Times Cited: 264 10. Li D, Xia YN 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 Reinventing the wheel? ADVANCED MATERIALS 16 (14): 1151-1170 JUL 19 2004 Times Cited: 2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