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子楚母曰夏姬,毋愛。……秦王立一年,薨,謚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所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后,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后。”
《史記·呂不韋列傳》里記載,夏太后於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早於華陽太后十年)薨。華陽太后與孝文王合葬在壽陵,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所以夏太后自己選擇單獨葬在杜東,說:“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華陽太后,與孝文王會葬壽陵。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故夏太后獨別葬杜東,曰:“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蒙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呂不韋列傳》等史料的記載,夏太后本來是秦昭王太子安國君的夫人。在眾多夫人當中,安國君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而夏太后(那時還稱作夏姬),並不得寵,雖然她為安國君生了一個兒子,也沒有逃脫被冷遇的命運。就連兒子異人(後來改名為子楚)也早早被送到趙國作人質。
戰國時期,諸侯之間互相以王室的子孫作為質子,這些質子的命運也經常隨著兩國的關係起伏。由於秦國經常攻打趙國,子楚在趙國的日子並不好過,備受冷遇,生活困頓。
夏姬得不到寵愛,在太子安國君(即後來的秦孝文王)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她的親生兒子公子異人(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自然也得不到父親的重視,繼立為嫡子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以至於後來被送到趙國作為人質。後來大商賈呂不韋以商人的眼光發現了這宗奇貨,於是利用他乾起了倒賣國王的買賣。在呂不韋的策劃下,公子異人順利成為華陽夫人(註:安國君正夫人,受寵,但不能生育)的嫡嗣,後來在秦孝文王薨後得以繼承秦國王位,尊其養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后,尊其生母夏姬為夏太后。
但子楚僅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兒子嬴政繼位,這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始皇當時還僅僅是個十三歲的孩子,一切國家大事都由相國呂不韋操控。秦始皇的母親原本只是呂不韋身邊的一個舞女,被子楚看中後,呂不韋將其給了子楚。子楚死後,秦始皇年少,其母時常與呂不韋私通,秦始皇對其母的作為深惡痛絕,但在當時也是無可奈何。那時,華陽太后和夏太后就成為秦始皇惟一能夠倚重的長輩。
夏太后一直到嬴政繼位七年後,也就是他二十歲之時才去世。此時秦始皇已經長大成人,慢慢開始掌握政權,當時周王室已經滅亡,秦國也達到了國力最為強盛的時刻,統一六國的戰爭陸續開始了,那正是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於當時周王室已不存在,沒有了周天子的束縛,加之秦國國力強盛,所以夏太后得以天子所享的禮制“天子駕六”下葬。
夏太后陵墓
2004年,西安財經學院新校區發現一座古代墓葬,考古專家認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夏太后陵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常路南段2號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校區,占地約260畝,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一條隔牆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北區有大墓及13座陪葬坑;南區,則發現守陵者的房屋建築和灰坑的遺蹟。專家認為,這座墓葬是迄今已發掘的“中國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條墓道的墓葬,其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陵墓制度變遷、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設與規制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對於這座陵墓的墓主人,專家們依據歷史文獻和秦國陵墓的規律等認為,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隨著考古工作的展開,在試掘兩座陪葬坑時,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皇帝級別的六匹馬拉的兩輛馬車,即著名的“天子駕六”。這種高規格的禮制行為,如諸多玉器、金銀器和刻字陶器等相繼出土,尤其是刻有“私官”的繭型壺和刻有“北宮樂府”石磬的出現,進一步堅定了有關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認知。私官是秦國專為皇后、皇太后、太子服務的機構。另外一件刻有“北宮樂府”的石磬,而“北宮”則正是秦國皇后和太后所居住的宮殿。夏太后是秦莊襄王的母親,秦始皇的祖母,她的級別完全夠得上以王禮甚至天子之禮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