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升

夏升,瓊山左所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錢福榜進士。兵部主事,武庫職方郎中、尚寶少卿、南京尚寶卿、鴻臚寺卿。以病乞歸,加南京太常卿致仕。

夏升(1365~1435),一作夏昇,字景高,東夏莊(今建湖縣沿河鎮)人。幼穎悟過人,吏治、天算、醫卜之書無不研究,明洪武25年(1392)以人才得薦,授縣陰陽官(《明史·職官志四》卷75記雲,明永樂17年(1419)始設陰陽學,府為正術,從九品,州為典術,縣為訓術,均設官而不給俸祿,本是為司天監培養人才,在地方常藉以審案),初始甚得信任,夏升審案公道,“人無異議”,不久因事得罪縣令,謫戍湖南。

建文二年(1400)得鴻臚寺典儀許君保舉,出任浙江衢州府開化縣知縣。任職期間,均徭薄賦,鋤強扶弱,九年始終如一,“民畏服如神”。永樂7年(1409)與青田知縣謝子襄、錢塘知縣黃信中並列九年考績最優,遷升黃岩知縣,開化縣民紛紛乞求上官將夏留任。浙省將此事奏報明廷,其時永樂帝朱棣出巡北京,太子朱高熾監國,為嘉獎其政績而順應民情,特提拔其為衢州知府,使仍得治理開化,並特賜路費,命其乘坐官方驛車赴任。夏升在衢州任內,對官吏嚴格管理,對百姓誠信為本,平均力役負擔,同時革除舊弊,查核丁銀,厘定土地等級和稅則,百姓稱善,時稱“良吏”。其前任太守姓曾,後任姓簡(一說姓蕳),治績與政聲均不及夏,故民謠云:“曾也增不上,簡也減不下。若要知民情,除非是老夏。”永樂19年(1421)冬,夏升因抗直不屈得罪了考核發政績的官員,遂遭誣陷而謫居美谷。不久,禮部侍郎胡濙出巡江浙,百姓數千人上訪,條陳夏升衢州知府任內政績,請復任,為忌者所阻,未得恢復。
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朱高熾即位,臨朝時問:“衢州知府夏升今安在?”戶部尚書夏原吉以謫戍對,遂召還朝,提拔為山東萊州知府。夏升再入仕途,堅持一貫風格,推行自己的主張“如風雷震厲”,部屬不敢逞其奸,境內平安,人口增加,爭訟減少,盜賊滅跡,而官舍、學校及各項公共設施都得以修復,“百廢俱舉”。明宣宗時,復遭忌恨者誣陷,逮捕入獄。萊州民眾千餘人徒步赴京,為其向都察院鳴冤。宣宗素聞夏升良吏之名,遂得復職。宣德10年(1435),夏升71歲時乞休歸養,其時英宗新即位,以其“勤恤民隱”,特別予以挽留,命其兼管軍務,不久病故於任所。
萬曆鹽城知縣楊瑞雲曾用“凜凜若天山雪”來評價夏升的為政嚴明與清廉自重。《明史·循吏列傳》(卷281)為夏升立傳。《江蘇清官》一書也將夏升列為江蘇著名清官。
註:《明史》稱夏升提拔為衢州知府是得永樂帝之嘉獎,陳玉澍《鹽城縣誌》據時人陳堪《中順大夫山東萊州知府夏公墓志銘》記為太子朱高熾賞識。《明史·成祖本紀二》(卷6)記永樂7年春二月,明成祖(即永樂帝)離開南京北上,巡告天地宗廟社稷,至次年11月始返歸南京,這期間由太子朱高熾監國,不過規定“皇太子所決庶務,六科月一類奏”,也就說皇太子所決定的事情,每半年要集中向永樂帝報告,實際也是最終批准,或許因此而《明史》仍記此事為“帝嘉之”。
另,清官算不算民族英雄?為官者,在其位倘皆能恪盡職守,一心為民,且廉潔自律,兩袖清風,豈非民族之大幸?這樣一想,清官自然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