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俊良,松江縣人,家住葉榭鎮。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華婁高等國小,喜讀書,愛好文娛、體育。國小畢業,考入省立第三中學。民國6年,轉學到當時名牌學校上海浦東中學,成績優良。
“五四”運動爆發,積極參加示威遊行和抵制日貨等愛國活動。畢業後,考取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的前身)電機系,每試名列前茅。
民國12年,大學畢業,被校方推薦,到漢冶萍公司大冶鐵廠任副工程師。次年,大冶鐵廠因借日本貸款無法償還,把工廠抵押給日本。壽俊良一氣之下,辭職回家。痛慨中國貧窮落後,科學不發達,技術人才缺乏,乃於民國14年赴美,入普度大學自費留學。經常利用假期,去發電廠和電機製造廠工作,以維持生活,並積蓄回國路費;同時也豐富了實際知識。
民國17年,獲碩土學位回國,在母校交通大學任副教授,教“輸配電”和“電力廠”兩門課。經常備課到深夜。
民國19年,升為教授。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親自製作一整套大幅教學掛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民國29年,受聘在私立大同大學兼課。抗戰勝利後,應福建廈門大學之聘,任電機系主任。
解放後,1953年院系調整,被調至浙江大學,任電機系主任。1959年,在壽俊良主持下經反覆設計、研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雙水內冷發電機,使我國電機製造工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不久,國家主席劉少奇來浙江大學視察,接見了他,並受到高度讚揚。
1960年,被推為浙江省政協委員。1962年,升為二級教授。後因右手患病不能上舉,不再上課,但仍為10多位青年教師輔導業務。1971年退休,回上海。1979年,受推薦為水電部編的《英漢電技術詞典》審稿,不顧炎夏高溫,堅持工作,按時完成任務。他說:“能把‘餘熱’貢獻給祖國的‘四化’建設,是我最大的快樂!”
編著有《發電工程》、《發電廠和電工》、《電廠工程》、《電力分布概況》、《電機實驗教程》、《工業電力機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