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毯

壁毯

壁毯是掛在牆壁、廊柱上作裝飾用的地毯類工藝品。毛織壁掛。也叫掛毯。原料和編織方法與地毯相同,作室內壁面裝飾用。中國壁毯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新疆、西藏和內蒙古等地就善於用羊毛編織壁毯。壁毯裝飾以山水、花卉、鳥獸、人物、建築風光等為題材,國畫、油畫、裝飾畫、攝影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大型壁毯多用於禮堂、俱樂部等公共場所,小型壁毯多用於住宅、臥室等。天津、北京、內蒙古、上海、河北、江蘇等地生產的壁毯均很著名。

壁毯

正文

掛在牆壁、廊柱上作裝飾用的地毯類工藝品。
沿革 中國西北地區自古有將地毯掛在牆壁上的習俗,有的作為帳幕,用於禦寒或裝飾。中國最早的壁毯實物是新疆羅布泊樓蘭古國遺址出土的西漢時期的平紋編織“人物頭像”地毯殘片。明清兩代,西藏、青海、內蒙古等地的喇嘛廟裡,大量套用廊柱毯以及有關宗教題材的壁毯。清代後期,內蒙古包頭生產丹鳳朝陽、百鳥朝鳳等題材的小型地毯,也兼作壁毯。20世紀初,北京、天津也少量生產具有國畫藝術風格的壁毯。60~70年代,壁毯生產發展較快,北京、天津、上海和內蒙古等地製作了不少具有油畫藝術風格的壁毯。1974年,天津製作的大型壁毯“長城”,寬10m,高5m,重280kg,是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禮品,陳列於聯合國總部大廈休息廳。80年代以來,上海、江蘇南通等地借鑑西方現代壁毯的技術和藝術風格,創作了一些具有抽象繪畫風格的壁毯。其中有的在技藝上已經突破傳統的地毯栽絨工藝,而是綜合運用各種手工編結工藝,開闢了壁毯的新門類。
歐洲現存最古老的壁毯是11世紀法國製作的“巴約壁毯”(Bayeux tapestry)。它是一幅以歷史戰爭為題材的人物畫壁毯,用羊毛線和亞麻線平紋編織而成。14世紀以來,以通經斷緯的平紋編織工藝製作的壁毯,一直作為豪華的工藝品,裝飾於宮廷或府第。14世紀,在法國、比利時,壁毯興盛一時。16世紀,壁毯製作技藝逐漸流傳到歐洲各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國家拉斐爾、魯本斯等都曾設計壁毯畫稿,其中有很多精品。17世紀,法國在巴黎、里昂等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皇家壁毯工廠。19世紀,壁毯在英國再度風行。20世紀以來,現代派畫家畢卡索、馬蒂斯等也曾參與壁毯畫稿的設計。目前歐洲傳統的平紋編織壁毯已日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手工編結工藝、抽象派藝術風格的纖維藝術壁毯。
工藝和特色 現代壁毯的製作工藝大致有以下幾種:①手工綰結栽絨工藝;②手工綰結栽絨工藝和簇絨工藝相結合;③通經斷緯的平紋編織工藝,類似中國的緙絲;④各種手工編結工藝。此外,有的壁毯輔以刺繡針法。壁毯的製作要求設計畫稿的藝術家同織造工人密切配合,把設計、染色、織造、整理等工序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製成完美的藝術品。傳統的栽絨壁毯適宜於表現油畫風景形式,色彩豐富,層次分明,風格寫實,質感厚重,工藝精巧。歐洲平紋編織壁毯除表現油畫風景外,由於製作精細,也適宜於表現油畫人物形式,形象更加生動。各種絲絨壁毯和輕薄型羊毛栽絨壁毯則以裝飾圖案為主,也能兼作地毯,色彩艷麗,工藝精巧。各種手工編結的壁毯在藝術上注重突出材料的質地美、編結工藝的紋理美以及色彩美等,形成統一協調的藝術效果,適宜於表現抽象繪畫和圖案形式。不少裝飾繪畫形式的壁毯在藝術上注重形象的誇張和變形,在工藝上也套用栽絨、刺繡、編結等不同技法,充分發揚不同技法的藝術特色。

壁毯·教育主題牆
伴隨無紡技術的發展,壁毯現在又有了新的產品系列,也稱為教育主題牆。它是一種優質的吸音材料,可根據空間需要,達到不同級別的隔音效果,如音樂教室的隔音效果可達到演播廳級。壁毯又是一種優質的展示產品,通過表面插入或使用各類大頭針、圖釘、工字釘、子母貼、吊鉤等,可方便附著各類平面、立體材質。具有:
展示信息量大,表現形式豐富。可展示海報、照片、手寫稿、手工作品、筆記本等,產品每平米的可承載量可達5公斤,信息量可達到百兆級。
信息可存儲性強,刷新周期極快。壁毯上展示的任何資料可方便取下並長久保存。由於便捷貼上,更新時間、精力投入成本低,可實現以分秒為單位的信息刷新。
全體成員參與,對話互動性強。從部分人參與到全體參與,賦予每個人都有信息展示的機會,成為大家共同的個性化表現平台,發布各類有價值的信息,極大促進人際之間的良性互動。
色彩豐富,造型能力強。多達數十種色彩,可根據空間需要靈活選擇,良好的易裁剪特性,可拼接出豐富的平面造型,提升空間品質。
高品質的吸音效果。可減少40%以上的迴響噪音。

配圖

壁毯多種套用空間壁毯多種套用空間
學校走廊上的壁毯學校走廊上的壁毯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