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簡介
墾利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最下游入海口處,東瀕渤海,西北與利津縣隔黃河相望,南接東營區,東北部與河口區毗鄰,轄5鎮、2鄉、2個辦事處,333個自然村,21.5萬人,南北縱距55.5公里,東西橫距96.2公里,版圖面積2204平方公里。2007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26億元,同比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5億元,同比增長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5億元,同比增長3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3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9元,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3.8%。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職 能:加強值班、督辦和協調工作,保障工作部署、領導批示的貫徹落實,推動全局工作的正常、高效運轉;做好信息宣傳工作,積極引導、協調各業務口進行信息的收集和報送,增加信息量,為縣委、縣政府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加強公文處理、檔案管理和打字、複印工作,做到公文處理及時,檔案管理規範;負責每日考勤、周六學習考勤和招待派餐等具體工作。
二、經濟林站
職 能:制定全縣經濟林規劃,推廣林果生產新技術,指導生產管理,組織果農培訓。
三、林業站
職 能:推廣先進林業技術,促進林業的發展;參與全縣林業發展中長遠規劃及年度林業生產計畫的制定,林業資源調查;林業生產技術指導等。
四、林政股、森保站
職 能:為控制森林病蟲害提供檢測防治保障;負責全縣林木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工作;負責林木產品調運及野生動植物檢疫工作;林業政策落實、林權證、林木採伐證的發放;林業行政案件的查處。
林業簡介
墾利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三角洲最下游入海口處,東瀕渤海,西北與利津縣隔黃河相望,南接東營區,東北部與河口區毗鄰,轄5鎮、2鄉、2個辦事處,333個自然村,21.5萬人,南北縱距55.5公里,東西橫距96.2公里,版圖面積2204平方公里。2007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26億元,全縣林業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截止2007年底,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到82萬畝,有林地面積18萬畝,灌木林地22萬畝,農田林網化面積16萬畝,建成綠色通道420公里,綠化水系260公里,發展經濟林5.4萬畝、速生豐產林6萬畝,完成村莊綠化260餘個,果品產量達到1350萬公斤,實現林業產值1.2億元,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9.2%,初步實現了林業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林業在改善縣域生態環境、促進民眾增收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縣林業部門先後獲得全省依法治林保護森林資源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先進單位、全省林木種苗花卉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第七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堅持工程造林,打造精品綠化工程。針對縣域多為退海之地、土壤鹽鹼化程度高、造林立地條件差的實際,堅持“先治鹼,後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別是在綠色通道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有路必有林、有林必有水、有水必暢通,達到灌有水、水能排、鹼能改的整體要求。把工程質量作為造林綠化的生命線,推行“五不準和五步工作法”,工程未經規劃審批不準施工、未經驗線不準開工、水系不貫通不準驗收、立地條件不成熟不準植樹和林地產權制度不到位不準移交,並嚴格治水、改鹼、培肥、適樹、改制五步驟,大大提高了造林綠化水平。先後打造出了市北外環路、廬山路為代表的綠色通道,永安鎮李屋片為代表的農田林網,黃河口鎮萬爾村、永安鎮牛圈村為代表的村莊綠化等一大批造林綠化樣板工程。
——堅持規模發展,促進林業產業做大做強。本著“林業建設、產業先行”的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採取政策扶持與典型帶動有機結合的方式,積極引導民眾發展冬棗、蜜桃、桑蠶等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產業,形成了以西宋鄉萬畝蜜桃園為中心,全市十大冬棗科技示範園之一的吳旺冬棗基地、勝坨鎮展區片桑蠶、郝家鎮薛家片葡萄園和入海口速生豐產林基地為側翼的林業產業帶,全縣經濟林發展到5.4萬畝,其中冬棗3.2萬畝、蜜桃1.2萬畝、桑蠶0.6萬畝,葡萄、蘋果等其它經濟林0.4萬畝,速生豐產林達到6萬畝。同時不斷完善林業產業鏈,建立蜜桃、冬棗等果品協會組織5個,培植林果經紀人65名,初步形成了企業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了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科技興林,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始終把林業科技服務作為推進林業大發展的關鍵一環,貫穿於林業建設的全過程。一是按照“縣有專家、鄉鎮有技術員、村有技術能手、戶有明白人”的標準,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服務網路,配備林業科技服務車,開通林業科技服務熱線,建立科技服務檔案,強化林業實用技術培訓。近兩年,先後培訓農民民眾1.2萬餘人,推廣了頻振式殺蟲燈、蘋果套袋和果品保鮮庫貯存等林果實用技術和成果12項。二是注重與科研院校的合作,西宋鄉萬畝蜜桃園成為山東農業大學校外科研基地,開創了校地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三是為適應林業大生產的需要,先後引進和推廣了原蠟2號、107楊、湖桑32號、冬棗、中華壽桃等20餘個名優樹種和良種,實現了造林樹種多樣化,造林質量顯著提高。
——堅持依法治林,鞏固造林綠化成果。按照“造、管、護”一體化建設的要求,在抓好綠化工程建設的同時,強化林業執法工作,努力為全縣林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以全民義務植樹節、“五五”普法宣傳日和林業專項執法活動為載體,通過電視、廣播、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加大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增強全民愛林護林的自覺性。二是按照精簡、高效、快捷的原則,調整最佳化林業執法機制,將涉及林業執法的林政、森保、木材檢查站等內設機構融為一體,組建了林業聯合執法中隊,精簡辦事程式、公開服務承諾,大大增強了執法力量,提高了執法效率。三是開展專項嚴打活動,重拳打擊毀壞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涉林違法行為。四是嚴格林木採伐管理,林木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儘量少伐,促進了林木有序開採、永續利用。五是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古樹名木和大樹稀有樹種的調查工作,制定出台了《墾利縣古樹名木和大樹稀有樹種管理辦法》,對全縣120棵古樹名木和大樹、稀有樹種進行了掛牌管理,有效保護了這些珍貴的林木資源。在抓好林業執法工作的同時,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網路建設,分別制定出台了相應預案,分解落實了防護責任,實現了林業資源管理保護的無縫隙、全覆蓋。
——堅持明晰產權,增強林業發展活力。按照“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的原則,研究制定了《墾利縣林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探索出了勝坨鎮“公司造林”、郝家鎮“政府補助、民眾自主造林”等林改模式,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堅持“誰造林、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政、企、民相統一的方式,全面落實上級林地承包政策,激發社會各界參與造林營林的熱情,拓寬造林投融資渠道,促進了新時期墾利林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