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壩村
增壩村位於廣東省連平縣元善鎮,距離連平縣城20多公里,共有376戶人家,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山村。村莊四面環山,其中最有“名氣”的是被當地人稱為“高再下”的大石山。高再下大石山北面一帶地勢比較平坦,增壩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那裡;山南一帶是連綿不斷的群山,一條名為“牛角板”的河流自西繞著高再下大石山向東流去。因為高再下大石山的阻擋,河水不能流到山北,因此,一直以來增壩村都非常缺水。為了解決缺水難題,村裡的祖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決心要開鑿高再下大石山,引河水澆灌田地。但由於工具簡陋,始終沒法打通大石山,幾代人的夙願一直不能實現。1991年,增壩村在牛角板河上游築起了一道木水壩,並開通了一條近兩公里長的水渠,水渠繞過高再下大石山引水灌溉農田。後來,由於水位下降,木水壩難以蓄水,加之水渠長,該村缺水現象沒有得到緩解。據了解,連平縣的水稻種植一般是一年兩造,有的是一年三造,增壩村是例外,一年只能耕種一次水稻,且耕種時間比其他地方都要晚。遇到嚴重缺水情況,全村1000多畝農田均出現龜裂,秧苗全部缺水而死。遭遇這樣的困境,村民們都為之痛心。村黨支部決定打一條隧道引水入村,先後架接了電線、購買了柴油風鑽等作業工具,並組織人員對高再下大石山進行爆破。大石山名副其實,山上全部是高硬度的青麻石,因此工程進度非常緩慢。打通隧道的難度很大,爆破工謝勒軍對此感受頗深。打一個1米深的炮眼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隧道高2米、寬1.5米,狹小的空間無法容納多人同時作業,爆破工只能帶兩個小工進入隧道工作,一天下來,他們只能打21個炮眼,傍晚時就點燃炸藥,第二天再清理碎石。就這樣每兩天換一班,每個班可以掘進0.5米。增壩村開鑿隧道的精神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該村已經換了三屆村班子,開鑿隧道的工作從未被延誤,這一舉動也引起了縣、市有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撥付部分資金。元善鎮的有關領導多次到高再下大石山了解工程進度,幫助該村解決存在的困難。就這樣,苦戰了8年、共用去1.5噸炸藥,隧道通了。隧道總長483米,開通隧道之後,村民的灌溉用水得到了緩解,但要徹底解決該村的用水困難,只有在牛角板河築起一條長10米高2米的堤壩,將南水北調。而完成此項工程,需要在隧道以南開挖一條100多米長的水渠,通過這水渠將堤壩儲蓄的水引進隧道,然後在隧道北面修築一條長兩公里的水渠,把水輸送到農田,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澆灌用水的困難,增壩村也實現一年兩造[1]。該村黨支部請來農業專家對村中土質、氣候進行檢驗,認為該村適宜種植反季節蔬菜。村黨支部要求黨員帶頭試種,試種獲得成功,許多香港等地的投資商紛紛來投資,使該村成為連平縣第一個種植反季節蔬菜的示範村,帶動了周邊村種植反季節蔬菜上萬畝。目前,增壩村種植反季節蔬菜1000多畝,年產61萬公斤,村民年均增收500多元。當時增壩村有36名黨員,為了讓村民結合本村實際發展養殖,經濟條件好一點的20名黨員就帶頭養起了豬、牛。老支書謝文澤一家就養豬170頭、雞100多隻,現在他的豬場已經發展到300多頭,成為當地較有影響的養殖專業戶。在黨員的帶動下,目前,該村300多農戶,戶戶皆養豬、牛,其中有7戶還形成了一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