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窪

填窪是在徑流形成過程中,降雨或融雪初期產生的超滲雨充填並滯蓄於地面凹陷和小坑的現象。

填窪

正文

徑流形成過程中,降雨或融雪初期產生的超滲雨充填並滯蓄於地面凹陷和小坑的現象。充填窪地而消耗的那部分水量稱為填窪量。
流域地面上存在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或人工凹陷,每個凹陷都有一定的容積,有的是閉合的,有的是相互重合或連通的。在蓄滿產流的流域,填窪水在坡面匯流停止後,小部分消耗於蒸發,大部分下滲補給地下水。在超滲產流的流域,坡面匯流停止後,填窪水全部耗於蒸發和下滲,而下滲的水量大部或全部用於滿足包氣帶缺水,可能有小量到達潛水面,補給地下水。由於地下水運動慢,填窪下滲補給的這部分水,一般在本次降雨徑流形成過程中來不及補給河流。由於凹陷的容積不同,先填滿的凹陷,產生地面水流,一部分流入大的凹陷,另一部分成為地面徑流匯入鄰近河槽。隨著雨量增大,蓄滿的凹陷增多,產生地面徑流的面積逐漸擴大。如忽略不計降雨期的蒸發量,流域填窪量(V )可表達為累積超滲雨量(P)的函式:

式中Sd為流域填窪容積,K=1/Sd 。多數流域的Sd值為10~50mm。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