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
其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其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其五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張僕射(yè):一說為張延賞,一說為張建封。塞下曲:古時的一種軍歌。
⑵鷲翎:箭尾羽毛。金僕姑:神箭名。
⑶燕尾: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蝥(máo,一說wù)弧:旗名。
⑷獨立:猶言屹立。揚新令:揚旗下達新指令。
⑸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⑹引弓:拉弓,開弓。這裡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⑺平明:天剛亮的時候。白羽:箭桿後部的白色羽毛,這裡指箭。
⑻沒:陷入,這裡是鑽進的意思。石棱:石頭的稜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⑼月黑:沒有月光。
⑽單(chán)於:匈奴的首領。這裡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遁:逃走。
⑾將:率領。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逐:追趕。
⑿弓刀:像弓一樣彎曲的軍刀。
⒀野幕:野外帳篷。敞:開。瓊筵:美宴。
⒁羌戎:此泛指少數民族。
⒂雷鼓:大鼓,以聲大如雷,故稱。
⒃出世:超出世人。一作“百中”。
⒄奔狐:比喻駿馬獵犬的迅猛機靈。一作“奔猨”。迸雉:野雞驚跳逃竄。
⒅七葉貴:用《漢書》金日磾典故。喻建功立業而世代顯貴。
⒆麟閣:即麒麟閣,漢朝閣名。古代多以畫像於麒麟閣表示卓越功勳和最高的榮譽。
⒇“唯應”句:一作“誰知獨有名”。
白話譯文
其一
身佩雕羽製成的金僕姑好箭,旌旗上紮成燕尾蝥弧多鮮艷。
大將軍威嚴地屹立發號施令,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動地驚天。
其二
林中昏暗風吹草動令人驚,將軍夜中搭箭拉弓顯神勇。
天明尋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頭深深插入巨大石塊中。
其三
死寂之夜,烏雲遮月,天邊驚起一群大雁。原來敵軍首領趁著夜色悄悄逃跑。
正想要率領輕騎一路追殺,紛紛揚揚的一場大雪,已經灑滿了將士們的弓刀。
其四
在野外天幕下擺設勞軍盛宴,邊疆兄弟民族都來祝賀我軍凱旋。
喝醉酒後穿著金甲還要跳舞,歡騰的擂鼓聲震動了周圍的山川。
其五
逐獵前將軍調好弓箭,召喚獵鷹來助陣,將軍一亮相,周邊就感受到他超世的威風。
逐獵者趕得那些野雞胡飛亂竄,在這片古老的丘陵上,把狼狽逃竄的獵物一掃而空。
其六
為國戍邊希望能建立永久不朽的功業,保證一方清平。
就算有一天功成名就題名麒麟閣,也不藉此釣譽沽名。
創作背景
盧綸早年多次應舉不第,後經元載、王縉等舉薦才謀的官職。朱泚之亂過後,鹹寧王渾瑊出鎮河中,提拔盧綸為元帥府判官。這是盧綸邊塞生活的開始。在軍營中,盧綸看到的都是雄渾肅穆的邊塞景象,接觸到的都是粗獷豪邁的將士,在這種背景下創作了這組邊塞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景象。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絕,雖然受和詩的限制,但他卻善於運用這種詩體。這種詩體本不必須遵用詩律,五七言皆可,但盧綸憑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絕組成了這部如畫的佳作。這六首詩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
組詩第一首,歌詠邊塞景物,描寫將軍發號時的壯觀場面。前兩句用嚴整的對仗,精心刻劃出將軍威猛而又矯健的形象。“鷲翎金僕姑”,是寫將軍的佩箭。“金僕姑”,箭名,《左傳》:“乘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箭用金做成,可見其堅銳。並且用一種大型猛禽“鷲” 的羽毛(“翎”)來做箭羽,既美觀好看,發射起來又迅疾有力,威力無窮。“燕尾繡蝥弧”,是寫將軍手執的旗幟。“繡蝥弧”,一種軍中用作指揮的旗幟,《左傳》:“潁考叔取鄭之旗蝥弧以先登。”這種像燕子尾巴形狀的指揮旗,是繡制而成的,在將軍手中顯得十分精美。這兩句沒有直接寫將軍的形貌,只是從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臶落筆,而將軍的矯健身影已經屹立在讀者面前。詩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鷲”和輕捷的“燕”這兩種飛禽,藉以象徵人物的精神狀態。通過這兩句的描寫、襯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幹練的軍事將領的形象,躍然紙上。後兩句寫發布新令。將軍巋然獨立,只將指揮令旗輕輕一揚,那肅立在他面前的千營軍士,就齊聲發出呼喊,雄壯的吶喊之聲響徹雲天、震動四野,顯示出了豪壯的軍威。“獨立”二字,使前兩句中已經出現的將軍形象更加挺拔、高大,並且與後面的“千營”形成極為懸殊的數字對比,以表明將軍帶兵之多,軍事地位之顯要,進一步刻劃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輕輕一揚,就“千營共一呼”,在整齊而雄壯的吶喊聲中,“千營”而“一”,充分體現出軍隊紀律的嚴明,以及將軍平時對軍隊的嚴格訓練,顯示出了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的戰鬥力。這一句看似平平敘述,但卻筆力千鈞,使這位將軍的形象更為豐滿突出,得到了完美而有力的表現。 在五言絕句中,像這首詩這樣描寫場面如此壯闊,聲勢如此浩大的作品,並不多見。前兩句對仗工整,在嚴整中收斂力量;後兩句改為散句,將內斂的力量忽然一放,氣勢不禁奔涌而出。這一斂一放,在極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極為豐富的內容,顯示出極大的力量。
組詩第二首,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詩的取材,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據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於戲劇性的經歷:“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颳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製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次句即續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 “引”是“發”的準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像、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後,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後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蹟,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平明”),將軍搜尋獵物,發現中箭者並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臵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於戲劇性。“石棱”為石的突起部分,箭頭要鑽入殊不可想像。神話般的誇張,為詩歌形象塗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組詩第三首,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雄壯豪放,雖是中唐時期的作品,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退。“月黑雁飛高”,是寫景,這樣的景是難於刻畫的。“月黑”,則茫無所見;“雁飛高”,則無跡可尋。雁飛而且高,是由聲音覺察到的。這樣的景,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託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這裡借指敵軍統帥。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詩至此,顯示出一股豪邁之情。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夜遁逃”,可見敵軍已經全線崩潰。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己軍必勝的信念,足令讀者為之振奮,於上句造成的神秘氣氛中,發一驚采。敵酋遁去,己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展。儘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察覺了。三、四句寫己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而未發。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為快捷,同時也還顯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仿佛敵人已是瓮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又發驚采,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早就滿懷著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非常動人的畫圖:在靜謐中蘊藏著吶喊,在昏暗中醞釀著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讀者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雖然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啟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像,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不是沒有尾,那尾在雲中,若隱若現,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組詩第四首,描寫邊防將士取得重大勝利後,邊地兄弟民族在營帳前設宴勞軍的場面,氣氛熱烈融洽,同時也描繪了將士“醉和金甲舞”的歡樂神態,讚頌了邊地人民和守邊將士團結一心,保衛國家安寧與統一的豪邁氣概。這也說明了將士們的行動是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此詩取材典型,剪裁大膽,洋溢著民族間和睦團結的氣氛。全詩語言精練含蓄,情態活躍鮮明,寫得慷慨而豪邁,爽朗而明快。
組詩第五首,描述將士們利用戰事順利邊關稍靖的時機乘興逐獵的情景。此詩字面上是說邊關將士在敵人遁逃後,利用暫時的戰事稍歇進行狩獵,其實飽含了詩人對將士們豪情滿懷的欽佩、頌揚和祝福。
組詩第六首,頌揚將士們只為保疆安民,不求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懷。這首詩用了“七葉貴”和“麒麟閣”兩個典故。《漢書·金日磾傳贊》:“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而以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將,傳國後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於麒麟閣上,以表揚其功績。這裡用來表明希望建功立業又不追名逐利的情懷。
盧綸所和張僕射原詩今已不傳,而和詩竟流誦千古,可見它的價值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胡震亨《唐音癸箋》卷七謂:“大曆十才子,並工五言詩。盧郎中(綸)辭情捷麗,所作尤工。”又說:“盧詩開朗,不作舉止,陡發驚采,煥爾觸目。”組詩語言凝練,構思巧妙,細吟全詩,軍營之生活,守邊之艱苦,勝利之歡騰,無不歷歷在目,令人感奮。
名家點評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允言《塞下曲》,意警氣足,格高語健,讀之情景歷歷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調,此題之名作也。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題共六首,乃和張僕射之作,故詩語皆有頌美之意,與他作描寫邊塞苦寒者不同。
其一
黃叔燦《唐詩箋注》:此首寫托裝束氣概。下二句與“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意趣略同。
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前二句言弓矢精良,見戎容之暨暨,三句狀閫帥之尊嚴,四句狀號令之整肅。寥寥二十字中,有軍容荼火之觀。
其二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塞下曲》六首俱有盛唐之音,“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一章尤佳。人顧稱“欲將輕騎逐,大雷滿弓刀”,雖亦矯健,然殊有逗遛之態,何如前語雄壯!
李鍈《詩法易簡錄》:暗用李廣事,言外有邊防嚴肅、軍威遠振之意。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詩之妙全以先天神運,不在後天跡象。……盧綸“林暗草驚風”,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將軍夜引弓”句矣。大抵能詩者無不知此妙,低手遇題,乃寫實跡,故極求清脫,而終欠渾成。
其三
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李攀龍曰:中唐音律柔弱,此獨高健,得意之作。此見邊威之壯,守備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語素卑弱,獨此絕雄健,堪入盛唐樂府。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中唐高調,句句挺拔。顧璘曰:健。所謂古樂府者,此篇可參。
許學夷《詩源辨體》:綸五言絕“月黑雁飛高”一首,氣魄皆調,中唐所無。
邢昉《唐風定》:音節最古,與《哥舒歌》相似。
李鍈《詩法易簡錄》:上二句言匈奴畏威遠遁。下二句不肯邀開邊之功,而託言大雪,便覺委婉,而邊地之苦亦自見。
其四
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邊氛既掃,乃宏開野幕,饗士策勛。醉余起舞,金甲猶擐,擊鼓其鏜,雷鳴山應。玉關生入,不須“醉臥沙場”矣。唐人善邊塞詩者,推岑嘉州。盧之四詩,音詞壯健,可與抗手。宜其在大曆十子中,與韓翃、錢起齊名也。
作者簡介
盧綸(748—800?),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766—779)初,屢考進士不中,後得宰相元載的賞識,得補閿鄉(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盧綸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