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塘口鎮位於陽江市陽西縣西北部,鎮距縣城9.5公里,東鄰程村鎮,南接織篢鎮,西接蒲牌鎮和新墟鎮,北接陽春市河口鎮。四面環山,氣候怡人,北部溝漏山脈連綿百里,主峰為廣東粵西 第二高峰——峨凰嶂。
峨凰嶂:是一個原始森林,可以說是一座少人涉足的山峰,它為廣東第一降雨中心,降雨量最高紀錄超過5000毫米,更是廣東省西南沿海不可多得的一塊最大最完整的綠洲,它位於陽西縣西北70公里處。地處塘口鎮、電白、新圩鎮、八甲鎮交界處,海拔1337米,是廣東粵西第二高峰,素有“陽江屋脊”之稱。全鎮總面積230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耕地面積約3.4萬畝,其中水田2.92萬畝,旱地0.46萬畝; 有25度以下宜果坡地4.7萬畝,是一個山區農業鎮。
經濟特色
發展特色農業
積極穩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經濟新龍頭,發展農業品牌。擴大了北運菜、紅椒、甜玉米、花卉、苗木、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拓展荔枝、龍眼、柑桔、黃皮、香蕉等優質水果和速生豐產林生產基地,形成了同由玉米、下垌柑桔、舊寨香蕉、平西黃皮等“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2011年上半年全鎮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總面積達3.3萬畝。養殖業方面,大力推廣實施優質母豬生產計畫,建立了優質母豬和豬苗生產基地,並大力扶持養豬專業戶、專業村和養殖場生產。同時也注意抓好山地雞、黃鬃鵝等“三鳥”飼養,建立了肉鵝、鵝苗和山地雞生產基地。
壯大民營經濟
發揮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吸引資金大力發展山區小水電。全鎮已建成使用小水電站12座,裝機容量達1.2萬千瓦,年產值達2800多萬元,水電經濟已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鞏固塘口鎮作為粵西頗具名氣的石材加工基地的地位,提升產品檔次,樹立優質品牌,全鎮共有12家石材加工企業,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積極扶持和引導帽袋、皮件、刺繡等傳統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引進資金,擴大規模,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承接產業轉移成效顯著。充分發揮“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輻射效應,規劃了2個面積達1500畝的工業小區。挖掘塘口溫泉、古堡等旅遊資源,做好溫泉、浸仔灣、回龍寺、古堡群等旅遊景點的規劃開發工作,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力爭引資開發這些旅遊景點。
農業生產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從實際出發,結合鎮情,順從民意,大力實施“以種植業興鎮,以養殖業富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因勢利導發動民眾發展種養業,初步形成五大生產基地。一是在舊寨、同由、上垌等村發展香蕉生產,形成“香蕉走廊”;二是在下垌、上垌、同由等村發展種植連片胡椒生產;三是在牛南、熱水、下垌、高新、橫山等地發展種植荔枝、龍眼、柑桔、橙等,建立水果生產基地;四是在橫山、平北,竹逕等村推廣魚塘立體養殖模式,塘里養魚,水面養鵝、養鴨,塘基養豬等,形成多個千頭養鵝、養鴨場,進一步提高淡養質量,初步形成淡水綜合養殖基地;五是在周南、馬山村委會建立“養豬村”,重點實行品種改良,養殖優質瘦肉型豬,推廣科學管理的養殖模式。
一、種植業方面:全鎮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大力發展蔬菜(北運菜)、玉米、粉蕉、胡椒等經濟作物。
二、 畜牧業:近年來,鎮委鎮政府以市場為導向,落實相應政策,推廣科學養殖,有效推動畜牧業的發展。
三、水果業:水果面積近3萬畝,主要是荔枝、龍眼、柑桔、橙、芒果、香蕉、黃皮等。
四、鎮內水力資源豐富,有熱水、周南兩處天然溫泉。
工業生產
民營經濟平穩發展。連年來,塘口鎮傾力發展帽袋行業、皮革行業、印刷包裝行業,嚴抓市場秩序、重質量,守信用,加快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兩個創新,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使全鎮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風景名點
同由古堡:清朝年間,塘口山區,盜匪為患,民不聊生。當地民眾為了防禦盜賊騷亂,捐資在塘口河兩岸建了周安、永安、泰安、定安、鎮安五堡。五座城堡共占地三萬餘平方米,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當時建造是為了抗擊海盜,防禦土匪。清中期後,政治腐敗、社會動盪,陽西沿海海盜猖獗,山區更是集結了眾多土匪,經常到塘口打家劫舍,搶劫殺人。古堡建成後,當地一旦遇到海盜,情況緊急時,立即將大門緊鎖,門楣上暗設機關。如遇海盜攻擊城堡門,就往外射箭和潑開水,邊防禦邊還擊。據說,因防衛森嚴,盜寇多次攻擊古堡都徒勞而返。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只有泰安堡。
泰安堡位於塘口岸西向7.5公里垌油村,是灰沙紅泥套土結構。城堡圍牆高4.5米,厚1.2米,四角築有炮樓,城牆設有炮眼,在牆垣上鋪築石橋為人行通道。堡中建有大門,門頂設有防火水池,堡內原設有糧倉、水井、廚房、監倉、診室等設施,堡內主要房舍仍保存較為完整。
熱水和周南二村各一個溫泉,猶以熱水村的溫泉最為出名。熱水溫泉溫泉泉眼眾多,有溫有熱,溫著冬天洗浴可暖身,熱者四季可熟雞蛋。而且刻溫泉也有很好的療養保健價值,陽西縣全縣人民都蜂擁而來此溫泉沐浴。泉水出名山,熱水村的溫泉水出自於死火山。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熱水村委會中的熱水湖村本建於山旁,竟不知在這裡卻發現了溫泉水。周南的溫泉名氣雖不及熱水村溫泉,但藥用價值卻和熱水溫泉平分秋色,此處村民每晚於此處沐浴,個個膚色健美,極少生病。可見此鎮乃延年益壽之鎮。
茅洞水庫:只有在高山上才能領略水庫的博大,海納百川,庫容百河。茅洞水庫在陽江縣塘口鎮西5公里,塘口河上游。東鄰茅洞村,故名。1963年建成。集水面積21.7平方公里,總庫容1992萬立方米。水庫的北邊有一山峰名為打鑼嶂。此處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半山腰雲霧飄然若帶、峰頂古松濤聲陣陣。嶺下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在打鑼嶂的山頂中,你能體會上什麼是渺小,什麼是真正的美景,站在山頂,牛如蚱蜢人如蟻,水庫如龍兮山疊山。在打鑼嶂上放眼看去,茅洞水庫如一條神獸青 龍般騰騰欲飛。
浸霽灣:又名浸仔灣,塘口鎮桐油山下。其山上一澗溪水淙淙流下,到此匯成一潭。水一年四季涼爽如冰,無論什麼天氣,哪怕是暑午烈日高照,只要你進水裡,保證你暑意全消。浸霽灣分為三灣,一灣一電站,三灣供全鎮。河床怪石嶙峋,其周圍是樹影婆娑、青翠的竹林,五顏六色的野花,清脆悅耳的鳥鳴聲,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河水清澈見底,河床的石塊與魚兒戲水,觀魚樂趣無窮盡。
浸霽灣水清沙澈,為無污染、無人為、純天然景色。站在峰巒上讓人有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錯覺。山茂林盛,無數小動物以此為家。“群峰爭險象環生,水清沙澈魚竟歡。翠綠山竹影婆娑,以此為樂猶如家。”
塘口故事
打鑼嶂的‘半夜夫妻八百丁’故事:打鑼嶂的半山腰處有一孤墳,遠望恰似一面銅鑼,十分引人注目。這墳名叫謝屋墳,故事就出於 這裡。 相傳,明朝末年,山腳下的村莊有一謝姓人家,正辦完婚事、夫妻雙雙進入洞房。夫妻同衾盡享天倫之樂。誰料睡到半夜,丈夫腹中雷鳴作痛,便起身開門出外解手。這一夜正是十二月天,寒風刺骨,天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新郎剛一開門,突然被一隻吊睛白額虎呼的一聲叼走了。新娘子王月英在房裡見丈夫好久不回來,就慌了,忙喚家人一同出去尋找。火光中發現新郎的一隻木屐在檐下階前,方知道丈夫被老虎叼走,新娘子頓時呼天搶地、哭得死去活來,哭聲驚動了村中鄰里,大家一起打火把,沿著斑斑血痕一路找下去,天明時在另一座山腳下草叢中發現新郎的頭髮和部分殘骸。新娘的家人與眾鄉親一道將新郎的殘骸及衣冠葬在打鑼嶂的半山腰裡。新娘失夫後極度悲傷、終日以淚洗臉。十個月後,王月英生下謝家的遺腹子後,家中叔伯嫌其命毒、又更嫌其小畜生身未成形先喪父,將其母子逐出謝家大門。王月英無奈改嫁沿坑村,將小兒謝虎生送給鄰村五婆家養育。五婆孤寡無依,終日出外丐食,茹苦含辛將小虎生拉扯成人。又節衣縮食供小虎生讀書識字。小虎生聰慧過人、勤奮好學、深得私塾先生寵愛,免其學資亦供其食宿。如是幾年,虎生學業大進,遠近有名。一晃十八年過去,值清廷開科取士。謝虎生經過殿試,公榜時高中第十二名進士。赴任後回鄉探母,經五婆指引,尋到生母王月英,母子相見,舔犢情深,悲喜之情自不必細說。虎生亦備厚禮親到私塾先生處拜謝致恩。自後,謝虎生娶得妻妾三人,生子三十餘人,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至今謝家這條獨苗一共生後裔八百餘人。‘半夜夫妻八百丁’的傳說也越傳越廣。
交通情況
塘口鎮鄰近陽西縣城,交通十分便捷。陽茂高速公路沿境內經過,設有出入口。省道278線貫通該鎮,是連線陽西、陽春兩地的交通幹線。鎮內鄉道完成“村村通”地方交通網路建設,基本鋪設水泥路。
下轄村莊
塘口鎮下轄村莊如下:
車湖村 | 下垌村 | 上垌村 | 同由村 |
高新村 | 周南村 | 熱水村 | 田高村 |
竹逕村 | 馬山村 | 平西村 | 橫山村 |
平北村 | 牛南村 | 舊寨村 |
特產風味
地處山區的塘口鎮,土地廣闊、肥沃,雨量充沛,明顯的南亞熱帶溫和氣候,十分適宜南方經濟作物的生長。勤勞儉樸的塘口人民因地制宜,利用資源優勢科學種植優質的本土特產。主要特產有龍眼、荔枝、下垌柑桔、同由玉米、平西黃皮、舊寨香蕉、同由竹筍乾等。
特色風味小吃:山地雞粥 黃鱔粥 吊絲王煲雞湯 章公粥 油泡河魚仔 燜竹筍 上湯野菜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如下:
總人口 | 25993 |
男 | 13648 |
女 | 12345 |
家庭戶戶數 | 746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5660 |
家庭戶男 | 13406 |
家庭戶女 | 12254 |
0-14歲(總) | 7661 |
0-14歲男 | 4326 |
0-14歲女 | 3335 |
15-64歲(總) | 15016 |
15-64歲男 | 7594 |
15-64歲女 | 7422 |
65歲及以上(總) | 3316 |
65歲及以上男 | 1728 |
65歲及以上女 | 158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5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