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藥焊條焊接的現代化工業設備ДС250.33是現代焊接工藝的最新成就。ДС250.33設備適用於在車間和野外條件下作業,使用固定電源和獨立發電機。ДС250.33設備重量和尺寸均較小,低能耗,焊接工藝性能極好。ДС250.33操作簡便,可以以數字形式給出所有的焊接參數 。
簡介
自從20世紀初塗藥焊條發明至今一百年來,焊接已經成為套用最為廣泛的工藝方法,很難找出另一種發展如此之快,並在套用規模和多樣化方面能與焊接相比的工藝,以至於當代許多最重要的技術問題必須採用焊接才能解決,例如:造船、鐵路、汽車、航空、航天、橋樑、鍋爐、大型廠房和高層建築等都離不開焊接技術的支持。如果焊接沒有發明的話,許多結構甚至坦率的說整個工業是不會產生的。毋庸置疑,目前在工程生產上,焊接是最主要的連線方法,焊接結構的重量已占鋼鐵總產量的50%以上,工業已開發國家的這一比例已經接近70%。然而焊接結構經常不斷發生斷裂事故,其中90%為疲勞失效。
疲勞破壞
一直被認為是船舶及海洋工程結構的一種主要的破壞形式,自鋼質海船誕生至今,因結構中疲勞裂紋的生成、擴展,最後導致船舶破壞的事例屢有報導。美國海岸警衛隊船舶結構委員會(Ship Structure Committee, U.S.Coast Guard)曾組織力量對六種不同類型的77艘民用船舶及9艘軍艦中六十多萬個結構細部進行了調查研究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有約九分之一的破壞與疲勞有關。歷史上海洋平台的幾次重大事故,如1965年日本為美國建造的Sedco型半潛式平台在交貨途中破損沉沒,造成13人死亡;1980年Alexan—derKeyland號半潛式平台在北海翻沉,使一百餘人葬身海底,調查分析的結果表明,結構的疲勞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樣,疲勞失效也頻繁發生在鐵路公路橋樑和發電站的管道上。在五六十年代,歐洲公路網得到高速發展,當時大多採用焊接技術建造鋼橋,由於那時對公路橋樑疲勞認識不足,在規範中沒有規定進行抗疲勞設計,出現了許多設計不合理的焊接接頭,在今天日益繁忙和加重的交通運輸載荷下,加快了疲勞損傷過程,許多焊接鋼橋出現了疲勞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