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塗山寺獨游
野逕行無伴,僧房宿有期。
塗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塗山寺:在重慶長江南岸塗山上,又名崇林寺,是重慶最為古老的一座寺院之一。解放後,塗山寺漸漸斷了香火,禹王治水碑及鐵桅桿也了無蹤跡,現已基本荒廢。塗山,相傳為大禹治水時與妻塗山氏所居之處。在古史記載中,塗山有三處,一在安徽懷遠,一在浙江會稽,還有一處就位於今重慶的長江邊上。據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禹娶於塗,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此應指末者,因其山腰巨石上鐫刻有“塗山”兩個大字,因寺有真武殿故塗山又名真武山。
2.野徑:野外小路。伴:夥伴,侶伴。
3.僧房:和尚住的地方,這裡指塗山寺。有期:有時間。
4.熟:熟悉。
5.唯:只。是:代詞,這。馬蹄:代指馬。
白話譯文
我走在這山野的小道上,往往是獨自一人,從來沒有同路的夥伴,如果時間晚了不能回去,有時候就留宿在塗山寺中。
我經常來去寺中,已經很熟悉了,但是,這事也只有我的馬兒才知道。
創作背景
塗山自古以來就被當作是傳說中的所在,據酈道元《水經注》載:“江水北岸有塗山,南有禹廟,塗君祠,廟銘存焉。常璩、仲雍並言禹娶於此。余按群書,鹹言禹娶在壽春當塗不於此也。”儘管他否定了塗山在此,但他的《水經注》卻記載了這裡很早就已被當作禹妻塗山氏所居之地的名勝了。
白居易於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一帶)刺史,在那裡生活了三年,留下了許多詩篇,《塗山寺獨游》就是其中一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詩。傳說大禹娶塗山氏為妻,就住在塗山,也是他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優美的山景,吸引了白居易到此遊覽,所以這首小詩也是詩人援筆抒情之作。
此詩一開頭,第一句即以“無伴”點出詩題“獨游”,描述出詩人孤身一人在山間小道上行進的情景,沒有同伴,而且前往的道路又是荒蕪的“野徑”。而次句“僧房宿有期”,表明山上寺廟中的僧房是詩人約定留宿的地方,因此,雖然“無伴”,仍興致勃勃地前往。此兩句無正面描寫山景。
後兩句同樣也沒有正面寫出塗山的誘人景色,但從“來去熟”、“馬蹄知”這些情況來看,詩人在通往塗山寺這條小路上來來去去許多回,所以已經非常熟悉了。這說明這個地方的景色,在當時是很吸引人的。且末句將《韓非子·說林》中“老馬識途”的故事巧妙地融入詩中意境,一語雙關,頗耐人尋味。
全詩語言親切自然,通俗流暢,最能體現白居易淺近質樸的詩風。寥寥數語,流露出詩人對塗山幽靜的景致無限嚮往留連之情。詩人之所以對塗山有如此感情,除了對塗山景色的喜愛之外,還有對大禹、塗山氏的景仰之情。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魏仲云:詩人獨自循山攀登,飽覽江州風光,從側面寫出了對塗山的讚美,對塗山寺的無限眷念。詩清新、自然、流暢。(《重慶古今談》)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河南新鄭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六世祖北齊五兵尚書白建遷居韓城,曾祖又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