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簡介
塔仔塔位於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汀江村的赤嶼上,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為三一教主林兆恩之弟子陳紳和林玉峰主持工程,朱有開捐資建造。 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構造
塔仔塔底層塔門朝南開,門高1.8米,除門檻外只1.5米高、門寬0.8米、牆厚1.46米、塔內寬4.63米內外皆正四方形,外寬7.55米。每層只安一門無窗。餘三面從外放佛龕,深0.7米,高0.8米。經測底層高3.8米、二層3.5米、三層3.2米、四層2.6米、五層2米、塔頂約1米多高,每層寬度都有縮少,總高度16米多,塔內從下到下看不出分層,像毛筆套的內壁,漸漸縮小,每層只一門進來光線,塔頂密封,雨不能進,沒設定放燈孔,是否燈塔需再考。塔內無梯,沒層板的裝置痕跡。塔外每層一門三龕,大小一致,有手足孔可攀登,有膽量的人可攀到五層,佛龕只剩五層四面一尊佛像,其餘14龕都無佛像。
塔外皮,每層都有塔檐,厚0.2米、長0.8米,角檐翹舉如鱷魚嘴張著,長約1米多,每層檐都有斷落,四、五層斷落最多,塔頂石葫蘆尚在,剎頂斷落,塔內地面平整清潔,塔外用條石出盤砌0.8米,塔出盤底下還有從基岩上紮起的7.83平方米,高2-3米的條石塔基。
經觀察,塔寬度一層至二層收縮0.8米,至三層收0.8米,三至四層收1米,至五層收1米,所以下重上輕,牢固性穩定性好,整體性強。塔牆的石縫見不到膠砌的粘結材料,每條條石都很長,約1米多長,牆寬4.25米多,都只有三塊砌成,牆厚1.46米,一般都只用整塊條石紮成,所以很穩重牢固,塔石色與嶼上岩石色一樣,說明是就地取材的。
從汀江去赤嶼的海中間有個草嶼(青嶼),比赤嶼大十多倍,露出水面較高,但赤嶼是岩石質的,草嶼是土質的,也建個塔,據說有亮燈,是個燈塔。嶼西南建個三教祠“心一堂”。明代三一教大弟子朱惠熙墓也在嶼上。每年的集會莆田、仙遊、福清、惠安等地均有人渡海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