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塑性炸藥的外觀像膩子或生麵團,具有塑性、較好的 稠度和 黏性,在外力作用下易發生不可逆的形變,易於相互粘結成團或捏成所需的形狀。它具有較高的密度,工藝性能良好,其塑性和爆炸性易於通過組分進行調節。具有相當大的爆炸威力。還具有優良的抗水性能,可在潮濕地區性帶或水下使用。它攜事和偽方便,可裝填複雜彈形和不規則的炮眼 。
發展歷史
塑性炸藥發展歷史較短,但發展速度較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才出現第一代塑性炸藥,那時是以黑索今為主要成分。加入塑性油的塑性炸藥,供特種兵使用。以後相繼出現了以黑索今為主要成分,加入卵磷脂的塑性炸藥和以太安為主要成分,加入石油等的塑性炸藥。這兩種塑性炸藥都曾廣泛套用于軍事爆破工程。1961年美國陸軍部研究出一種以聚異丁烯為粘結劑的C—4塑性炸藥。當密度為1.59g/cm3時,爆速可達8040m/s,在-54℃仍具有塑性,在 77℃貯存不滲油。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認為它是最優良的塑性炸藥。近年來,隨著常規武器及軍事爆破工程對炸藥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化學領域內增塑劑與粘結劑的日益發展,塑性炸藥的研究中又選用了各種適用的增塑劑和粘結劑,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塑性炸藥的性能,拓寬了塑性炸藥的用途。
該類炸藥的研究方向是尋找爆速高、低溫塑性好、高溫下安定的塑性炸藥。美國炸藥公司1963年發展了奧斯屈萊特(Astrolitc)P塑性炸藥。它的特點是威力大,爆速高,可加工成任何形狀,粘附到任何乾燥表面,而且具有良好的處理特性和低撞擊感度等優點。德國研究了一種黑索今85%、潤滑油10.5%、長鏈脂肪酸鋇鹽4.5%的塑性炸藥,改善了它的塑性溫度範圍。1966年捷克提出一種無毒塑性炸藥,用季戊四醇三硝酸酯迅速膠化硝化棉,該膠體具有更低的蒸汽壓。1968年日本研究了一種高密度、高猛度的塑性炸藥,由80%的太安,以及硝酸鈉、澱粉等添加劑20%所組成,具有較高的爆速。
感度
撞擊感度 2%
摩擦感度 18%
起爆感度 -50℃至常溫時,8號雷管可直接起爆
槍擊感度 不燃不爆
滴落實驗
ф60×60藥柱,從5m處自由落到鋼板上,藥柱不燃不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