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面的定義
基面是指計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
基面的分類
絕對基面
絕對基面 是將某一海濱地點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義為零的水準基面。我國各地沿用的水準高程基面有大連、大沽、黃海、廢黃河口、吳淞、珠江等基面。我國於1956年規定以黃海(青島)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為統一基面,為中國第一個國家高程系統,從而結束了過去高程系統繁雜的局面。但由於計算這個基面所依據的青島驗潮站的資料系列(1950年~1956年)較短等原因,中國測繪主管部門決定重新計算黃海平均海面,以青島驗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觀測資料為計算依據,並用精密水準測量接測位於青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得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和1956年黃海高程的關係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1956年黃海高程-0.029m。
假定基面
為計算測站水位或高程而暫時假定的水準基面。常在水文測站附近設有國家水準點,而一時不具備接測條件的情況下使用。
測站基面
測站基面是水文測站專用的一種假定的固定基面。一般選為低於歷年最低水位或河床最低點以下0.5m~1.0m。由於海濱基點與水文站水準點之間水準測量存在誤差,在初測與複測之間,平差前後,都會使測站水準點高程數據發生變動。50年代初期,在淮河流域曾由於這方面的原因,產生修改已往水位數據的難題。1954年學習蘇聯規範時,引進“測站基面”概念,每站選最低水位以下某高程作為本站基面,並將它同絕對基面相連線。
凍結基面
凍結基面也是水文測站專用的一種固定基面。一般測站將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凍結下來,作為凍結基面。1955年制訂水位觀測規範時,採取了將首次測量的水準點高程數據“凍結”的辦法。每次重複測量或平差後,只記載並刊布與首次數據間的差值,不再需要更動已往的水位數據。1959年修訂規範時,正式命名為“凍結基面”,即水準點首次高程數據所對應的基面,實為每站所獨有的基面,與絕對基面接近,但其差值每站不同。
吳淞基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吳淞海關港務司署根據1871~1900年吳淞潮位,以略低於實測最低水位的高程,確定為“吳淞海關零點(基面)”,後正式定名為吳淞零點。廣泛用於長江、淮河流域。
1956年黃海高程系
以青島驗潮站1950~1956年驗潮資料算得的平均海面為零起算的高程系統。相應基面稱為黃海基面。1957年起逐步在全國使用。
1985國家高程基準
以青島驗潮站1952~1979年的潮汐觀測資料計算平均海面為零起算的高程系統。其零點比1956年黃海高程系的零點高0.029m。自1987年5月開始啟用,並成為全國的標準。
1987年5月26日,國家測繪局以國測發〔1987〕198號發出關於啟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及國家一等水準網成果的通告。通告指出:為統一全國的高程系統,各有關主管部門,應將採用的其它高程基準推算的各類水準點高程成果,逐步歸算至“1985國家高程基準”。
基面處理
普通基面的處理
1、表面必須平整、堅實、乾淨,無油污、脫模劑、浮塵以及其它鬆動物;
2、對於較大的孔洞及裂縫應先用修補砂漿進行修補;
3、預製板、板縫需專業密封處理後再進行施工;
4、螺絲、螺栓建議先用環氧樹脂或類似材料進行封閉;
5、在使用克水孚高彈防水漿料之前,基面必須用清水充分濕潤,但同時不能有積水;
6、對於疏鬆多孔的底材,尤其是水泥纖維板等,必須在塗刷防水漿料之前,先進行界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