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克列斯塔級剛剛下水不久,1962年就發生了古巴飛彈危機。在這次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美蘇對峙當中,龐大的美國海軍水面艦隊給了憑藉潛艇為主力的蘇聯海軍一個重重的耳光。很快,重陸輕海的赫魯雪夫突然下台,他失敗的海軍建設戰略也隨之結束。這給了蘇聯紅海軍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在蘇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體制下,誰能夠說服中央,誰就會是最大的受益者。1961年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當選中央委員,不久紅海軍高層就開始在蘇聯部長會議等政治場合上左右活動,尋求當時國家決策機構和財政部門的支持。在掃清了政治障礙後,大力發展海軍的宏偉計畫受到當時蘇聯軍政要員的一直支持。蘇聯開始決定建設自己的航空母艦艦隊,以及戰鬥力強大的編隊中心艦艇。1968年,蘇聯開始了一級新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初始設計的噸位是8000噸,裝備6-8枚射程150公里左右的反艦飛彈,但是這個方案與當時在建的克列斯塔級相比幾乎相差無幾,同時150公里左右的反艦飛彈射程基本對航母構不成有效的威脅。最嚴重的是,勃列日涅夫等蘇聯領導層似乎更加喜歡“大傢伙”,比如大噸位的核動力戰艦和核潛艇。如果領導人不喜歡的話,這么一艘普通動力船很可能根本不會得到審批。為此新戰艦的設計噸位被一再擴大,從8000噸到15000噸再到20000噸,最後定格在24000噸,採用核反應堆和燃油鍋爐同時作用的CONAS推進系統。這個宏偉的造艦計畫很快就通過了審批,並立刻付諸建造。這就是看見的世界上噸位最大、作戰力最強,同時也是俄羅斯海軍的中堅——基洛夫級巡洋艦 。
1980年5月,前蘇聯“基洛夫”級大型核飛彈巡洋艦的首艦-“基洛夫”號出現於波羅的海,它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飛彈巡洋艦,艦長248米,寬28.5米,滿載排水量約28000噸,艦員編制900人。它是除航空母艦之外,世界上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基洛夫”級艦體艦型豐滿,首部明顯外飄。寬敞的尾部呈方形,設有飛行甲板,下方是可容納3架直升機的機庫。艦體結構為縱骨架式,核動力裝置和核燃料艙部位都有裝甲。艦上安裝2座壓水堆和2台燃油過熱鍋爐,採用蒸氣輪機,雙軸輸出,2部4葉螺旋槳,總功率150000馬力。“基洛夫”級艦的武器系統集中了前蘇聯海軍現代化裝備的精華。具有對海、對空、對潛、對岸的全面作戰能力。“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重型武器集中在首部,裝備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系統。安裝順序是:12管rbu-6000火箭式深彈發射裝置1座;ss-n-14反潛飛彈發射裝置1座;sa-n-6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12座,備彈96枚,這是世界上第一例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比美國領先5年左右;ss-n-19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20座,備彈20枚;4座6管30毫米炮;2座雙聯裝sa-n-4防空飛彈發射裝置;2座rbu-1000六管深彈發射裝置;4座6管30毫米炮以及2座100毫米單管全自動炮。中部上層建築安裝有電子設備,擔負著艦隊的指揮與控制任務。輔助性的武器設備設在中部和尾部。
技術特點
武器系統
上個世紀80年代基洛夫級艦剛剛問世的時候,其裝備著包括20枚SS-N-19“花崗岩”超音速反艦飛彈、14枚SS-N-14“石英”反潛飛彈、96枚SA-N-6“里夫”遠程艦空飛彈、128枚SA-N-9“利刃”近程艦空飛彈和40枚SA-N-4“壁虎”近程艦空飛彈在內的數百枚飛彈武器,是當之無愧的“武庫艦” 。
2座AK-100型100毫米/59倍口徑艦炮;8座AK-630型近防炮;
12座8單元B-303A型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96枚SA-N-6"雷聲"(Grumble)艦空飛彈;
1座雙聯裝SS-N-14"石英"(Silex)反潛飛彈發射裝置,備彈14枚;
SM-233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裝20枚SS-N-19(P-700)"海難"(Shipwreck)反艦飛彈;
2具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53型反艦/反潛魚雷;
2座RBU-1000型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2座12管RBU-6000型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電子系統
MR-800型"頂對"(Top Pair)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C/D波段,對轟炸機的搜尋距離366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標搜尋距離為183千米;
MR-700型"頂舵"(Top Steer)三坐標搜尋雷達,D/E波段;
2部"眼碗"(Drakon/Eye Bowl)火控雷達,F波段,控制SS-N-14反潛飛彈;
4部MR-123型"鍛木棰"(Bass Tilt)火控雷達,H/I/K波段,控制AK-630近防炮;
1部MR-145型火控雷達,控制AK-100艦炮;
2部"頂罩"(Volna/Top Dome)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SA-N-6飛彈;
性能數據
舷號: 059/181/065/090/092型號: 1144
開工時間: 1974.03.27
下水時間: 1977.12.27
服役時間: 1980.12.30
標準排水量: 18450噸
滿載排水量: 22000噸
總長×寬×高: 251.2米×28.5米×?
水線長×寬: ?×?
吃水深: 10.3米
主動力: 2座KN-3型壓水堆,功率300兆瓦;2台GT3A-688蒸汽輪機,功率102.9兆瓦;四軸;
最高航速: 30節
艦員編制: 726名(軍官82名),18名航空人員;
服役動態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是基洛夫級巡洋艦的3號艦,於1988年投入現役,加入北方艦隊。1997年航行中發生嚴重的核反應堆和主機機械故障,被拖船拖回北德文斯克北方機器製造廠港口,由於財政和技術原因一直無力修復,直到1999年除役封存,直到2005年重新啟用,計畫進行技術改裝和現代化升級 。
“伏龍芝(當時舷號050,艦長是海軍上校茲傑森柯)”號在1984年10月31日于波羅的海造船廠,同年12月7日被制定調往太平洋艦隊。1985年8月21日,該艦在勇敢級大型反潛艦“海軍上將斯皮里多諾夫(當時舷號499)”號、現代級飛彈驅逐艦“慎密(當時舷號672,當時艦長是海軍中校布拉任科)”號伴隨下,在海軍中將克魯格利科夫的率領下,開始了宛如1905年羅日斯特文斯基艦隊那樣的遠航 。
此前服役於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基洛級核動力巡洋艦是該級艦第二艘“伏龍芝”號,1984年服役,前蘇聯解體後,更名為“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由於缺乏經費,該艦於1994年封存除列,停泊在北德文斯克市的謝夫馬什造船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