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4G系統的移動服務技術

基於4G系統的移動服務技術

《基於4G系統的移動服務技術》是201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伯尼特。本書介紹了構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業務提供的方法學、解決方案以及富有前景的深入視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通過對未來網路和業務特徵的介紹,以及對4G移動通信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的探討,開發出4G移動環境感知業務,使人們向一個新的業務空間邁進。本書適合於從事通信產品開發和網路規劃設計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計算機等專業在校師生的參考書籍,對於P2P、中間件等技術的研究者也同樣適用。

作者簡介

Hendrik Berndt是DoCoMo歐洲實驗室的首席技術官(CTO)、高級副主任,他同時也是智慧型和安全服務以及普通網路研究組織的主管。他主持了面向4G移動系統的研發工作。他曾經擔任過電信信息網路架構聯盟的首席技術官,美國新澤西Tinton Falls的總負責人,他同時也是TINA架構部門的主席並負責指導技術的研發和多媒體服務分散式處理環境以及IP控制和管理等產品的開發工作。他當時在德國電信工業領域擔任了多個科研和管理職務,他是美國Reston的GIobal One公司的高級技術執行總裁,並且被邀請成為Sprints網路和架構計畫辦公室的成員。 目前他被選為歐洲電子移動基礎平台的指導組成員,對象管理組織的指導組織同,Needham的主任,德國柏林開放通信系統管理組成員。他獲得了電子工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從2000年開始一直作為訪問學者在日本東京的全球信息和電信中心工作。

圖書目錄

譯者的話

序一

序二

前言

關於作者

第1章 4G移動新架構

1.1 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

1.2 商業模型上的考慮——開放編程環境的需求

1.3 泛在服務和網路環境

1.4 上下文感知

1.5 個性化

1.6 未來的移動服務

第1部分 新體系架構的核心支撐

第2章 移動通信網路

2.1 無線技術概覽

2.1.1 分類

2.1.2 WLAN:IEEE802.11

2.1.3 蜂窩網路:GSM和UMTS

2.2 無線網路一覽

2.2.1 蜂窩網路的架構

2.2.2 移動性管理和切換

2.2.3 尋呼

2.2.4 漫遊

2.2.5 服務質量

2.2.6 位置服務

2.2.7 廣播和組播服務

2.3 基於IP的下一代行動網路

2.3.1 異構接入和移動性

2.3.2 IP服務質量

2.4 泛在計算和自組織組網

2.4.1 移動自組織計算

2.4.2 多跳無線接入網和網狀網

2.4.3 感測器網路

2.4.4 可穿戴計算

2.4.5 車載網路組網

2.4.6 周邊環境組網

2.5 可程式網路

2.5.1 適應性的概念

2.5.2 可程式網路基礎設施節點

2.5.3 可程式的移動終端架構

2.6 小結

2.3 基於IP的下一代行動網路

2.3.1 異構接入和移動性

2.3.2 IP服務質量

2.4 泛在計算和自組織組網

2.4.1 移動自組織計算

2.4.2 多跳無線接入網和網狀網

2.4.3 感測器網路

2.4.4 可穿戴計算

2.4.5 車載網路組網

2.4.6 周邊環境組網

2.5 可程式網路

2.5.1 適應性的概念

2.5.2 可程式網路基礎設施節點

2.5.3 可程式的移動終端架構

2.6 小結

第3章 移動服務系統

3.1 服務平台一覽

3.1.1 移動服務和支撐平台

3.1.2 電信服務平台

3.1.3 蜂窩網路服務平台

3.1.4 基於IP的移動服務平台

3.1.5 開放API

3.1.6 移動網際網路

3.1.7 移動服務平台需求

3.2 下一代服務體系架構

3.2.1 挑戰

3.2.2 通用服務特徵

3.2.3 泛在服務特徵

3.3 泛在服務示例:會話移動性

3.3.1 移動性分類

3.3.2 支持SIP的泛在服務環境中的服務移動性

3.3.3 實現會話移動性

3.3.4 發現泛在設備

3.4 小結

第4章 泛在性擴展:移動P2P

4.1 P2P系統的定義和分類

4.1.1 非結構化P2P網路

4.1.2 結構化P2P網路——DHT

4.2 DHT的一些問題

4.2.1 維護開銷

4.2.2 複雜查詢

4.3 移動P2P

4.3.1 P2P技術給移動用戶、運營商和服務提供者帶來的好處

4.3.2 移動P2P套用

4.3.3 移動P2P面臨的挑戰

4.3.4 異構移動環境下的移動P2P疊加網路

4.3.5 P2P疊加網路和物理網路感知性質

4.3.6 P2P信任和信譽度管理

4.4 小結

第5章 移動中間件

5.1 移動中間件技術

5.1.1 訂閱/發布中間件

5.1.2 反射中間件

5.1.3 移動代理中間件

5.1.4 P2P中間件

5.1.5 移動中間件平台的挑戰

5.2 結構組件

5.2.1 服務支撐層

5.3 動態服務交付模式

5.4 智慧型設備支持移動中間件

5.4.1 智慧卡技術

5.4.2 無簽約智慧卡技術

5.4.3 RFID技術

5.4.4 智慧型設備舉例

5.5 小結

第6章 跨層設計——一種新的移動通信系統最佳化方法

6.1 簡介

6.2 跨層功能架構

6.3 跨層最佳化的實現

6.4 視頻流媒體系統中的跨層最佳化

6.5 無線視頻流媒體跨層最佳化架構

6.5.1 抽象層參數

6.5.2 最佳化

6.5.3 性能和成本分析

6.6 小結

第2部分 基礎智慧型服務的提供

第7章 本體

7.1 描述邏輯

7.t.1 基礎描述語言

7.1.2 推理服務

7.1.3 語言擴展

7.1.4 描述邏輯系統

7.1.5 套用

7.2 Web本體語言

7.2.1 語言元素

7.2.2 子語言

7.2.3 基於規則的擴展

7.2.4 語言缺陷

7.3 本體工程

7.3.1 設計原則

7.3.2 結構化

7.3.3 開發流程

7.3.4 標準本體

7.3.5 開發環境

7.4 小結

第8章 語義服務

8.1 挑戰與機遇

8.2 實際體驗

8.3 Web服務

8.3.1 Web服務描述語言

……

第9章 動態適配——實時調整服務

第3部分 環境中的服務和智慧型嵌入

第10章 上下文感知的移動性管理

第11章 智慧型上下文

第12章 從個人移動性到移動個性化

第13章 主動服務走向現實

附錄 參考文獻及延伸閱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