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

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

《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一書,共3部分,包括趕走孩子的悲觀情緒、培養孩子樂觀9步驟、通向樂觀生活的階梯等內容。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

作 者:雲曉,白山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ISBN: 9787502631550

開本: 16開

定價: 30.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融合了20年的理論與生活案例,提供父母教養訣竅,培養出樂觀的孩子。本書共有3部分:

第一部分:詳細說明了孩子悲觀的主要原因,總體介紹了孩子樂觀開朗的關鍵因素。

第二部分:提出培養樂觀的九大步驟,如何建立有效溝通,進行適度讚美,建立樂觀家庭文化等。

第三部分:孩子有了情緒障礙,或面對親人過世、離婚等變故,本書引導孩子如何樂觀面對人生轉變。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快樂、上進、積極,心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時是否有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樂觀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人生成敗。父母給孩子樂觀的性格,就等於為他買了一份終生的精神保險。

編輯推薦

《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

樂觀的孩子就會成功,即使輸在起跑點也可以贏在終點

開心是孩子成才的基石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能讓人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是,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性格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

面對憂鬱現象向下蔓延,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防治對策就是培養孩子具有樂觀的心靈。作者提到孩子天生的樂觀本性,要在樂觀的家庭才能維持,希望有更多家長實踐《培養孩子樂觀的9個步驟》的原則與方法,培養自已正面的教養模式,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能生活在快樂健康的家庭環境,開心地迎接每一天!

孩子是否具有樂觀的態度

父母親扮演著關鍵角色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趕走孩子的悲觀情緒

孩子的悲觀情緒來自哪裡

一、感情脆弱的孩子容易悲觀

二、嫉妒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三、毛病都是家長慣出來的

四、過多干涉讓孩子無奈

五、孩子不願意做“木偶”

六、得不償失的“分數換關愛”

七、過分指責讓孩子情緒低落

這樣做,孩子才能樂觀開朗

一、掌握“愛”孩子的分寸

二、把“代溝”降到最小化

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世界

四、行為的作用勝過千言萬語

五、父母扮演不同的角色

六、擴大孩子的活動空間

七、走出孤僻是開心快樂的妙方

第二部分 培養孩子樂觀9步驟

步驟一:認識自己,讓孩子學會自我認知

一、教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二、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三、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

四、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五、引導孩子思考人生規劃

六、別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

七、給孩子自行決定的權力

八、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

九、讓孩子認識自己,開發潛能

步驟二:興趣愛好,父母要呵護不要打擊

一、順應天性,莫對孩子硬“填鴨”

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三、鍛鍊孩子,使其敢於嘗試

四、發揮想像力,還孩子五彩天空

五、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他的強項

六、不遺餘力地激發孩子興趣

七、多元智慧型讓孩子遠離悲觀情緒

八、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尋歡樂

九、孩子的讀書興趣從哪裡來

步驟三:賞識教育,讚美喚起孩子自信心

一、放大孩子的亮點

二、用愛的鼓勵調動孩子

三、從孩子的長處抓起

四、在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

五、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六、孩子是不是“不打不成才”

七、讓孩子勇敢地參與競爭

八、今天,你表揚孩子了嗎

九、你的孩子需要欣賞

步驟四:溝通為上,教孩子迅速擺脫困境

一、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二、溝通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三、疏導孩子,而不是誤導

四、把參與權還給孩子

五、對孩子耐心些,再耐心些

六、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七、及時幫孩子排解“壓力”

八、以冷靜的態度和孩子說話

九、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步驟五:適度放手,教孩子如何與人相處

一、莫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二、放開手,孩子才能自己站穩

三、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

四、做一個富有親和力的人

五、樂於助人的人最快樂

六、教孩子學會選擇益友

七、讓孩子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八、孩子早戀,家長堵不如疏

九、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

步驟六:是非曲直,讓弦子擁有感恩之心

一、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二、讓孩子學會寬容和忍讓

三、教孩子做一個謙虛有禮的人

四、孝敬長輩,開啟孩子善之源

五、眾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六、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七、引導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八、啟發孩子的感恩意識

九、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習慣

步驟七:平凡是真,生活奢華換不來快樂

一、嬌生,但不可慣養

二、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三、教孩子學會理性消費

四、讓孩子用勞動賺取零花錢

五、不攀比,讓孩子遠離虛榮

六、節約,讓生活更富有

七、“賄賂”孩子不可取

八、這樣與孩子談錢最明智

九、疏導孩子過強的購物情結

步驟八:民主參與,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一、過度的保護,造成孩子的無能

二、巧妙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尊重孩子首先應尊重規律

四、不用權威的口吻指責孩子

五、對青春期的孩子寬嚴相濟

六、過度溺愛。等於傷害

七、正確對待孩子的表現欲

八、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九、為孩子創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步驟九:成人榜樣,父母是最好的教科書

一、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學習不僅僅是孩子的事

三、陪孩子成長。不要替孩子成長

四、學會向孩子道歉

五、給孩子溫和的建議

六、儘量兌現對孩子承諾

七、家庭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

八、親職教育決定孩子氣質

九、父母教育觀念的一致性

第三部分 通向樂觀生活的階梯

樂觀教育的七大法剛

一、獨立,必須自主

二、用信任的眼光看孩子

三、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四、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視

五、成長,不單單是孩子的事

六、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七、自信的孩子才能樂觀

讓孩子遠離悲觀情緒

一、幫孩子走出自卑的陰影

二、對話比對抗重要

三、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負面情緒

四、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五、不要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六、移情幫孩子走出情緒悲傷

七、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教孩子面對人生轉變

一、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

二、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三、幫孩子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礙

四、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五、關注孩子的人際環境

六、教孩子過有意義的人生

七、做孩子人生的引路者

文摘

第一部分 趕走孩子的悲觀情緒

孩子的悲觀情緒來自哪裡

當父母不相信孩子,採取各種手段來“窺視”孩子的秘密時,他們給予孩子的不是尊重,不是尊嚴,而是對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褻瀆。可以想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還有什麼尊嚴和樂觀可言,這-切早被父母用他們過分的、不合適的愛毀滅了。

一、感情脆弱的孩子容易悲觀

生活中,有些家長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太過懦弱,因為孩子的感情特別脆弱,遇到一點兒小事就哭鼻子。哪怕是聽故事、看電視、聽到或看到可憐的孩子時,他們也是淚汪汪的;出門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被人呵斥一聲,就會哭喪著臉回家了……感情如此脆弱的孩子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一副悲觀失望的樣子。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小朋友。

媽媽和林林玩“撿豆子”遊戲,把一些小玻璃珠撒在地上,然後看誰撿得快撿得多。結果,媽媽贏了林林。林林強烈不滿,把手中的玻璃球狠狠地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來。

哭有什麼用,一個人不可能總是贏的。”媽媽勸說林捧。

“我就是要贏,我就是要贏。”林林根本不聽勸,哭喊著,越來越凶。

媽媽很困惑,林林輸了一次就這樣不能承受.這么脆弱的性格以後該怎么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呢?

有的孩子不僅像林林這樣感情上脆弱,而且感覺上也過敏。比如嗅覺很靈,不愛聞煤油爐的味兒;不喜歡吃有蔥或蔥頭味的食品;也不喜歡聞電車和公共汽車上的油漆味;搭公共汽車,時間稍稍長點,就想吐;出門旅行時,要是身邊有人發出嘔吐聲,這類孩子常常會應聲附和,也會作嘔;對聲音敏感的孩子,甚全連在幼稚園午睡都睡不成。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要家長遷就,致使他們的感情和心理相當脆弱,動不動就哭鼻子。在幼稚園受了老師的批評、和小朋友一起受了一點兒委屈、家長沒有答應他的要求等等,都能讓這些感情脆弱的孩子情緒低落。

感情脆弱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現昵?對這些感情脆弱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教育,防止悲觀情緒的滋生昵?

1.過於敏感,太過自尊

這類孩子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尤其是受到嘲笑、輕視後,他們會非常害怕,從而形成自卑脆弱、退縮逃避、氣量狹小的性格,在行為舉止上常常顯得拘謹、不愛說話、喜歡獨來獨往。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逐漸擴大孩子的交往範圍,儘可能挖掘孩子的優點,使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功,讓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讚美,樹立自信心。

2.虛榮心太強

現在很多家庭都為孩子提供了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從而助長了孩子在物質生活上的虛榮心。專家認為,在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他們往往會過高地評價自己,再加上很多家長喜歡盲目地誇獎孩子,使孩子在精神上也產生了虛榮心。虛榮心強的孩子很喜歡攀比,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往往會感到強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

因此,家長應該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縱容孩子的消費欲望,要培養孩子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不要盲目表揚孩子,使他們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讓孩子受得起表揚也受得起批評。

3.贏得起,輸不起

“輸贏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孩子贏了,他會高興得手舞足蹈,輸了,他就怨天尤人、垂頭喪氣,甚至自暴自棄。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正確對待孩子的輸贏。當孩子失敗時,家長要鼓勵孩子,把孩子從脆弱的感情中拉出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能夠對輸贏淡然處之,孩子對輸贏的心態也就自然而然地擺正了。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

同樣是摔跤,有的孩子能夠自己迅速爬起來,拍淨身上的塵灰,繼續若無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孩子卻只是趴在地上傷心地啼哭。這就表明,在挫折面前,後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進而心灰意懶、逃避退縮。

在挫折教育上,家長的身教重於言教,當成人遇到挫折時,冷靜、堅強、勇敢的心態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要顯得平靜,淡化孩子的受挫意識。當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後,家長要記得讚揚孩子,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一種勝利感,從而增強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孩子的脆弱感情是樂觀情緒的大敵,家長要幫助孩子從感情脆弱的心理性格中走出來,這時你會欣喜地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是那么的樂觀、開朗、活潑。

教子有方

感情脆弱的孩子不僅在感情上脆弱不堪,而且感覺上也過度敏感.他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一副悲觀失望的樣子。

二、嫉妒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自我評價的意識開始萌芽,但他們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標準為參考的。比如,家長為了鞏固孩子的優點經常會採取鼓勵、表揚的方法,來增加他們不斷進步的自信心,但如果表揚過分,就會使孩子產生驕傲情緒,他們以為只有自己是最好的,別人都不如自己,進而看不起別人,甚至當說別人好過自己時,他們就接受不了,於是產生了嫉妒的心態,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位媽媽說道:“孩子今年該上大班了,她和比她小一歲的小表妹非常要好,經常把自己的吃的和玩具拿給妹妹,很像個小姐姐,就是嫉妒心特彆強。我們不能當著她說妹妹一點好,一旦不小心誇獎了妹妹,她就會把給妹妹的東西統統收回來,自己在一旁撅著嘴巴生氣。”

可見,家長稍不注意就會使孩子的積極情感變為消極情感。比如,許多父母常常指著別人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你這點就不如他”,父母想通過不同孩子身上的優點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渴望集別人孩子的優點於孩子一身,但是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愛別人,不愛自己,使孩子的情感受挫,產生不服氣的情緒,進而導致嫉妒。另外,不公正的評價會使孩子的感情受到壓抑,時間長了也容易使孩子變得心胸狹窄和嫉妒。

1.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

孩子為什麼會產生嫉妒心呢?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他們希望自己樣樣都比別人強。但由於孩子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認為說別人好就等於說自己不好,不能把趕超別人和自己努力聯繫起來,而是希望別人不如自己。這是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認識根源。

2.嫉妒心過強影響身心健康

儘管嫉妒是一種尚可理解的正常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嫉妒情緒過多過強,時間一久,它就可能成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會由於嫉妒別人的成功而導致自己的苦悶,甚至演變成對別人的仇恨。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快樂成長,還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3.嫉妒心的消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強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虛榮心也強。嫉妒心使人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自私自利,不懂得關心他人;嫉妒會製造矛盾,影響團結;嫉妒會孤立自己,不利於健康成長;嚴重的嫉妒會變成一種仇恨,進而採取報復行動。

針對孩子嫉妒心強的情況,家長可以採用下面幾種方法予以糾正。

1.教育孩子積極向上

面對自尊心和虛榮心都很強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利用虛榮心、自尊心激勵他們的競爭意識,使孩子積極努力,這樣才能超過別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你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別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揚,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情況下,結果可能是這終你勝利了,下次又變成他勝利了。這沒有關係的。”

2.幫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強的孩子往往是由於自身存在某方面的不足而產生嫉妒情緒,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幫助他們努力克服。如果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畫畫比自己好而產生嫉妒心,家長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繪畫的能力。這樣孩子在與他人比較繪畫水平時,就會有足夠的自信。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應發展,嫉妒心就會相對減弱。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對待孩子。當然,這種鼓勵和表揚要適當,不能誇大其詞。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較樂觀,在對待別人的成功時,他們心態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會成功。

4.引導孩子正確競爭

孩子產生嫉妒心理後,家長不妨把它引導到樹立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上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別人領先獲勝後,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氣,而是應該激發鬥志,敢於和對方競爭。同時,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別的孩子獲得成功了,肯定有許多優點值得你去向他學習,你要把對方的長處學到手,這樣你也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功。”

5.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家長自己首先要養成開朗、豁達的個性,不為瑣事斤斤計較,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說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會以為嫉妒是一種正常的行為。相反,如果家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豁達的個性,減少嫉妒情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