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2:塑造孩子的好性格》主要內容:一位著名哲人說:“一個人的命運就在他的性格中。一個人一生是否有作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人與人的個性差別首先表現在性格上。性格是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由於各人所處的客觀環境不一樣,先天的素質不同,形成了各種各樣類型的性格。人的智慧型開發是否全面。是否科學,只決定智力的高低;而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決定人的命運。要想培養有作為的傑出男孩,一定要從小注意對他良好品行的塑造!
親職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孩子的身心,培養他健全的個性。以便他將來能夠從容不迫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是從學校和課本知識中所得不到的。為了培養兒子良好的性格,父母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發揮各自獨特的作用。同時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教環境。
編輯推薦
《培養了不起的男孩2:塑造孩子的好性格》告訴你如何塑造孩子的好性格。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性格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培養在性格、智力、心理品質和體質等方面都很優秀的男子漢最實用、最經典的參考資料!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說明人的本性是比較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能改變。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巴甫洛夫指出:“性格是天生與後生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改變、完善。”一個人的良好性格,大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無形的影響所塑造而成的。對孩子進行適宜的性格和氣質塑造,是親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職責。
目錄
第一章 高度重視對孩子性格的培養
第二章 為孩子的性格培養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三章 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
第四章 讓孩子樹立自信,遠離自卑
第五章 讓孩子學會適度自尊而不虛榮
第六章 培養性格開朗、愛交往的男孩
第七章 讓孩子善於合作,與人和諧相處
第八章 男孩必須有自強自立的性格
第九章 培養善於冒險和競爭的勇敢男孩
第十章 培養性格堅強、不怕困難的男孩
第十一章 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第十二章 讓孩子學會保持穩定持久的注意力
第十三章 培養孩子善於思考、勇於創造的性格
第十四章 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的男子漢
序言
許多人以為:孩子只要聰明就能成才!實際上,這是十分片面乃至錯誤的觀點。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在25萬兒童中選拔了1528名最聰明的孩子,測定他們的智商,調查他們的個性品質,一一記錄在案,然後進行長期觀察和跟蹤研究,看看是不是聰明的孩子長大後都有成就。孩子們上完國小、中學,有的進入社會,有的上了大學,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仍在設法跟蹤,記錄他們的變化。從幾十年後公布的跟蹤研究材料看,他們的成就大不一樣。在這些跟蹤對象中,多數人在事業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為專家、教授、學者、企業家或有各種專長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漢、窮困潦倒者。
據分析,排除機遇等社會因素外,失敗者幾乎都存在著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質,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驕傲自滿,有的失去積極進取精神,有的孤僻而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總之,這些失敗者,主要是因為非智力因素欠缺,所以他們落伍了,甚至走向成就的反面。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智慧型開發是否全面,是否科學,只決定智力的高低:而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決定人的命運。優良的性格品質是人才成長最積極的因素,它可以轉化為內在的動力,促使一個人的事業獲得成功;而不良的性格乃至惡習則是一種破壞性力量,它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障礙。美國的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經過數十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多名被調查者中,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兩組人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不在智商等方面,而在於他們個性品質的不同。
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是健康的,他的人生也會是成功的、快樂的和幸福的;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是病態的,那么他的人生也會是失敗的、痛苦的和憂傷的。如果你想讓你的兒子擺脫平庸,創造輝煌,步入傑出者的行列,就必須努力改變他的不良性格,注重培養他的良好性格和品質。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說明人的本性是比較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能改變。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巴甫洛夫指出:“性格是天生與後生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改變、完善。”一個人的良好性格,大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無形的影響所塑造而成的。
對孩子進行適宜的性格和氣質塑造,是親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職責。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給予孩子的不僅是生命,家庭的一切,更是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性格。
每一個男孩將來都注定會成為一個男人。說到男人,就讓人想到那挺立的山峰、咆哮千里的長江大河;想到男人,就想到男人應該具備的陽剛之氣。陽剛之氣是男人的性格,是男人的魅力,是男性美的體現。然而,現在的很多男孩子卻缺乏男子漢的氣質和個性,顯得軟弱,膽小,女性化傾向明顯。現代家長必須高度重視和堅決糾正這種不良傾向,把自己的兒子打造成性格堅強、勇敢果斷、自信自強、善於思考、敢於競爭、不怕困難、頑強執著、豁達樂觀、品質卓越的真正男子漢!
文摘
談到“兒童營養不良”這個詞兒,家長們很快想到給孩子們買營養品、補腦液、神童飲等“均衡營養”補品。其實,兒童的身心健康不僅需要供給各種物質營養,也離不開精神營養。所謂精神營養,即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營養,主要包括來自親人和保育人員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愛撫、教導、約束與批評。這些精神營養與物質營養一樣,不僅要充足、齊全,也應搭配合理,不可偏廢。
父母把所有的愛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樣必然形成對孩子教育中的獨特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教育失衡,就會使兒童出現精神營養不良。專家指出,以下幾點是當今孩子在精神營養上存在的普遍問題。
1.對孩子過分溺愛
對孩子的溺愛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們無時無刻、無代價的愛,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寄予孩子身上,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溺愛出來的孩子將來肯定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別人,只會一味地從別人那兒索取,不會付出,也不會珍惜別人的付出。而這種心態只能在父母身邊行得通,在社會上必然要碰釘子。
2.教育方法矛盾
很多家庭是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受各自觀點及知識水平的影響,父母之間、祖父母與父母之間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出現矛盾,如一方溺愛、一方嚴格;一方反對,一方支持,就會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弄不清什麼是正確的了。如孩子毀壞了玩具,母親嚴厲訓斥孩子,而奶奶則在一旁呵護著孩子說:“不就是一個玩具嗎?乖乖,別怕,奶奶明天再給你買一個。”這樣,在奶奶的干預下母親不再堅持了,孩子的錯誤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難免下次再犯。這種教育方法的矛盾不僅存在於家庭內部,而且在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也比較突出。比如,教師教孩子要懂禮貌,在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讓座等;而在家中則不然,奶奶總是將享受讓給孩子,父母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為一席之位與人爭吵,這樣常常使孩子辨不清是非對錯。
有的家長教育孩子缺乏原則。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用哭鬧的辦法,要挾父母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被逼無奈而就範。其實,這種缺乏原則的將就,恰恰強化和“鼓勵”了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為,使孩子的這一不良行為固定下來,下一次他們會不自覺地使用這一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哭鬧時要堅持原則,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講道理,或者不予理睬。其實孩子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哭鬧在溺愛他們的奶奶面前很管用,而在幼稚園的教師面前毫無作用。所以,要給孩子確立一個明確的原則同時又讓他感覺到父母很愛他。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才既有感情,又有理智。